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ST20220214368284445593.jpg

第十一届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史理论论坛召开

作  者
记者 王春燕
发表时间
2025年10月31日
活动类型
媒体报道
中国社会科学报
创新工程
 
 

  10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主办的第十一届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史理论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历史发展与新中国史‘三大体系’建设”。

  新时代历史发展是当代中国最生动的实践,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月红表示,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史研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新时代历史发展出发,站在历史与时代相结合的高度,以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文明观为思想理论基础,努力建构中国自主的国史研究知识体系,发展世界中国学以及新时代中国学。

  如何对新时代历史发展进行研究,是研究人员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朱昌荣认为,新时代正处于进行时,新时代历史研究既要对历史性成就进行理论概括和升华,也要对前进道路作科学的研判和谋划。理论体系建设是开展新时代历史研究的先导。新时代历史理论体系建设应当以服务国家治理为根本目标,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政治性、学理性、前瞻性的有机统一,兼具理论的解释力、实践引领力和传播普及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龚云表示,新时代以来,我国在新发展格局、文化建设、社会发展、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等层面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成就,引领了世界历史发展方向。观照新时代,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宏观坐标下,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历史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

  新时代历史发展研究,方法很重要。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李庆刚认为,全面认识、深刻总结新时代历史发展及其成就,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树立大历史观,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加强比较研究,立体反映新时代历史发展的全貌。“身处新时代,我们既是记录者,也是亲历者、参与者,这就为研究新时代历史提供了近距离观察的视角。”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汤涛认为,深入记录和研究新时代的历史,要求我们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全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运用、借鉴各类研究方法,对各种观点、论断进行分析判断。

  来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学者参加会议,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学者认为,研究新时代历史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当代实践,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历史启迪。新时代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必须将其放到世界史中进行研究,总结蕴含其中的历史规律。研究新时代历史发展,要强调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实践的结合,奋力构建新中国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历史智慧;要探索建立与新时代历史发展研究相适应的学术坐标与使命目标,进一步提炼历史发展规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王爱云主持开幕式。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新中国历史经验研究中心、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