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ST20220214368284445593.jpg

努力开创澳门历史文化研究新局面——记中国历史研究院澳门历史研究中心

作  者
记者 李永杰 班晓悦
发表时间
2024年12月18日
活动类型
媒体报道
中国社会科学报
创新工程
 
 

  今年,我们迎来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11月28日,澳门地区评选出回归以来文化事业发展25件大事,中国历史研究院澳门历史研究中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澳门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中国─葡语国家文化周”促进中国与葡语国家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荣列其中。这不仅展示了中国历史研究院澳门历史研究中心运用中国视角和理论框架对澳门历史演进的深入阐述,更是增进中国与葡语国家文明互鉴、共同发展的典范。

  2021年5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历史研究院的周密部署下,中国历史研究院与澳门科技大学携手共建的澳门历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澳门中心”)正式成立。作为中国历史研究院合作共建的首家实体研究中心,中心成立三年多来,充分利用澳门东西方交汇的地理优势,积极推动中西文明的互鉴与交流,不断深化对澳门历史文化的研究,加强澳门与内地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成果斐然。澳门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澳门历史研究学术高地、创新中心和国家智库,为“一国两制”在澳门行稳致远贡献史学力量和智慧,是澳门中心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澳门中心位于澳门科技大学C座。这是一座淡绿色的大楼,一楼入口处悬挂一块简洁庄重的牌匾,上面用端正的标准宋体写着“中国历史研究院澳门历史研究中心”十五个大字。走进大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澳门学研究中心、唐廷枢研究中心、郑观应研究中心等协同发展研究机构的牌匾,这直观地体现了澳门中心的重点研究领域。办公室走廊布置常展,访客可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多种形式了解澳门中心的发展历程。三年多来,这里成为澳门历史研究的中心之地,见证了一批批学者为推进澳门历史研究、增进中西文明交流、推动国际学术和文化合作付出的不懈努力。

  “设立澳门中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贺信精神的具体实践。”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澳门中心主任李国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澳门的历史与祖国的历史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成立澳门中心,旨在通过统筹、整合国内外澳门历史研究学术资源和学术力量,搭建澳门历史研究世界性学术平台,推进澳门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培养澳门历史研究高级人才,增强澳门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爱澳”精神,推进“一国两制”方针行稳致远。

  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三年多来,澳门中心通过举办国际学术论坛、出版学术期刊、编纂学术著作,不断深化澳门历史文化研究,努力在推动澳门与内地文化交流,推动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着力构建澳门历史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促进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等方面履职尽责。

  2023年11月17日,首届“中国—葡语国家文明互鉴论坛”在澳门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外交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澳门中联办宣传文化部、澳门基金会、澳门科技大学联合主办,澳门中心承办,来自八个葡语国家以及中国内地、澳门地区多位学者与会。论坛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一带一路”人文相连、民心相通,发挥澳门与葡语国家文化交流的传统优势,巩固澳门在中国与葡语国家文化交流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不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交流互鉴作出澳门的贡献。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庞川表示,论坛的首次举办,对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中葡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构建中葡以澳门为平台的多元文化交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特殊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香山文化论坛”也是澳门中心着力打造的学术品牌。近代以来,广东香山地区一直处于中西文化交流交汇的前沿,以容闳、唐廷枢、徐润、郑观应、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香山精英群体,积极推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贡献卓著。澳门中心常务副主任、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所长林广志介绍,2022年,澳门科技大学联合开滦集团、中车集团、招商局集团举办“香山文化论坛”。2023年起,则由澳门中心与澳门科技大学唐廷枢研究中心、郑观应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这一论坛。“香山文化论坛”每年通过设置不同主题,邀请海内外学者共同探讨香山精英践行实业强国、教育兴国、革命救国及其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事迹与贡献,香山人物民族认同与国家意识的形成过程、内生动力及其对海内外华人的影响,香山群体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事迹和贡献及其爱国奉献、拼搏奋斗的精神等,逐渐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兴学术平台。

  除了举办不同形式的学术论坛,澳门中心还通过出版学术刊物,不断凝聚学术力量,扩大学术传播力和影响力。目前,《澳门学》已出版3期,以研究澳门历史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为宗旨,是海内外学者交流澳门历史文化、中外文明互鉴研究的国际性学术平台;《唐廷枢研究》已出版4期,重点关注香山(澳门)与中国近代化、晚清洋务运动、近代工商业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等领域,反映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历史样貌;《郑观应研究》已出版2期,以郑观应的生平事迹、思想价值、商战实践为主,推动“郑观应研究”深入发展。

  编纂《(新编)中国通史·港澳台史·澳门史编》及《当代中国澳门史编年》,是澳门中心承担的两项重大学术任务。澳门中心副主任田波告诉记者,《(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是党中央批准启动的国家级重大学术工程。2021年10月,林广志教授应邀担任《(新编)中国通史·港澳台史》副主编,并领衔《澳门史编》纂修工作,旨在系统梳理澳门历史,讲清楚澳门与祖国内地的紧密关系。《当代中国澳门史编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港澳研究所、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合作编纂,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澳门与祖国关系史,特别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编写的一部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信史读本。

  “我们还充分利用澳门科技大学的学术资源,开展‘一国两制’、澳门本土文化、红色文化等多项研究,丰富澳门中心的研究领域。”林广志介绍,澳门中心开展“习近平‘一国两制’思想与澳门治理实践研究”“澳门‘一国两制’新实践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等研究;关注澳门红色文化,举办“‘柯麟与镜湖医院’学术研讨会”,弘扬“柯麟精神”,筑牢爱国意识等;承担来自全国港澳研究会、澳门特区相关机构委托的澳门融入国家发展策略与路径研究、澳门学研究、回归以来澳门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其未来发展、澳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研究、澳门藏粤港澳交往交流交融重要文献搜集与整理研究等课题。此外,还引入郑观应本土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创新博士生教育模式,培育“爱国爱澳”人才。林广志教授开展“中国情 强国梦——郑观应与中国现代化:研究生教学创新与实践课题”研究,探索建立以“郑观应思想和实践”为核心、“学与练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写作训练—学术发表”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今年,澳门中心还指导澳门科技大学郑观应研究中心、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政府在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郑观应故居举办首届“郑观应青年学者研习营”。

  “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个基地”,三年多来,澳门中心紧紧抓住定位,坚持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坚守“一国两制”方针、弘扬“爱国爱澳”精神相结合,深入挖掘澳门丰厚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和谐理念及其蕴含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智慧,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学术和人文活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的辉煌发展实践,激励着我们勇挑统筹指导澳门历史文化研究的重担,努力开创澳门历史文化研究新局面。我们有责任有决心把澳门中心办好。”展望未来,李国强表示,澳门中心将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贺信精神及考察中国历史研究院时的重要指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深入推进澳门历史文化研究,为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一国两制”新实践提供知识源泉,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澳门实践”“澳门知识”和“澳门智慧”;加强“爱国爱澳”教育,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历史文化知识在澳门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当中的普及推广工作,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澳门故事,不断加深澳门民众“爱国爱澳”情怀,不断筑牢践行“一国两制”的社会人心根基,为澳门“一国两制”新实践,推动澳门的长远发展和文化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心聚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