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mmexport1467557518666.jpg

mmexport1467557521787.jpg

W020160531596811281562.jpg

【国史讲座】我所举办国史讲座第二十二讲——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作  者
发表时间
2005年04月28日
活动类型
国史讲座
媒体报道
创新工程
 
 

  4月28日,我所举办国史讲座第二十二讲,由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文海作了题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的学术报告。

  李文海教授指出,在中国近现代史学界目前存在着一股值得注意的史学思潮。这股思潮已渗透到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各个方面,几乎包括了对所有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其焦点集中在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基本发展线索以及中国近代社会应该走什么样道路的判断上,最主要的观点就是以所谓“现代化史观” 替代“革命史观”。这股思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中也有表现。例如,有人歪曲抗美援朝的历史,说美军出兵朝鲜半岛不是侵略而是 “驰援 ”, 说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字里行间透着偏狭的党派精神 , 透着宣扬国与国、民族与民族间仇恨的意味 ”。还有人声称人民英雄纪念碑是 “压在我心上的一座坟垒”。这股思潮并不是什么新思想,而是从西方某些人那里贩运来的,是西方教条主义的一种典型表现。

  针对这股思潮,李文海教授着重谈了自己对早期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四点认识:

  第一,关于革命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对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并不是不应该或者不能够研究,更不是说一谈现代化就错了。问题在于,不能人为地把现代化同革命的历史割裂和对立起来,把革命和改革说成是制造社会动荡、破坏经济发展、阻碍社会进步的东西。事实上,现代化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魂牵梦绕的不懈追求,贯穿近现代历史的主旋律是革命。革命不仅与现代化不相矛盾,相反是现代化最重要、最强劲的推动力量,没有革命就不可能有现代化。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从林则徐到孙中山,无一例外地充满了对祖国富强、人民富裕的热切企盼,他们对现代化的追求比谁都急迫。但他们却用主要精力去从事反对外国侵略、推翻反动统治的斗争,因为他们深知,没有这些必要的政治条件,中国的现代化就无从谈起。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这段话很好地说明了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

  第二,中国现代化的历史特点。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有着自己的特点:首先,中国现代化是在丧失了民族独立地位的情况下起步的,这个时候,侵略中国的列强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并且垄断了海外市场,这一特点使得中国的现代化同帝国主义之间产生了极为复杂和微妙的关系;其次,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步是在民族资产阶级还没有形成的情况下开始的,以后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资产阶级虽然产生了,但力量很小,也很软弱,因此始终没有能成为推动现代化进程的主角;再次,由于国内外的各种条件,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经历了两个性质不同的阶段,前者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后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从追求资本主义现代化开始,到走上并将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结束。

  第三,封建统治阶级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起步,但洋务运动并不是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因为洋务派有一条根本原则,就是决不允许触动封建统治秩序一根毫毛,所以梁启超批评洋务运动是“根本不净,百事皆非”,最后现代化也就“化”不下去了。中国现代化在起步时之所以由封建统治阶级的某些人来推动,是因为当时在中国还没有产生资产阶级。正如马克思告诉我们的,当一个社会时代需要某种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会产生这样的人物。同样的道理,当一个社会时代需要某种社会力量,如果没有这种社会力量,它就会产生这样的社会力量。具体来讲,中国当时需要有一种社会力量来推动现代化起步,太平天国起义、戊戌变法及辛亥革命反映了这种需要,维护民族独立的意愿也反映了这种需要,既然资产阶级还没有产生,封建阶级中的某些人便很自然地会出来承担这一历史任务。

  第四,帝国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帝国主义的双重使命,一方面是破坏的使命,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方面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二、殖民主义者不自觉地传播的文明成果,不可能为中国人民所享有和收获;三、列强在对中国进行殖民征服中,用极其野蛮的手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是野蛮与文明的统一。

  最后,李文海教授分析了这股错误思潮在方法论上的三个失误:一是撇开具体环境和条件,抽去政治内容,孤立地、抽象地讨论问题。二是用个别代替一般,用现象代替本质 。三是只看历史人物怎么说,不管实际上怎么做。

  副所长程中原主持了本次讲座。参加讲座的除我所科研、编辑人员和干部职工外,还有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单位的同志共约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