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深入发展而初步形成。《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党的主要领导人关于新中国历史的论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奠定了指导思想,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方法论。学术界围绕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怎样认识、研究和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问题,初步回答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对象、定义、分期、主题、主线、主流与本质,探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与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社会功能等基本问题;比较深入地推进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如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提前过渡的问题、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阶段的关系问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的必然性问题、计划经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问题等。此外,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资助当代中国研究所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课题研究。以上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性研究成果与学术工作,初步建构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有力地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广泛而深入地发展。
然而,从总体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尚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创新性,研究的广度、深度、程度和力度都有待加强,学科特点也不甚显著,严重滞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整体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实际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从改革开放算起,已经发展了30多年,出现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研究和撰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著作,奠定了必要的学术基础。但是目前学术界之所以尚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专门著作,其重要原因在于对已有研究成果缺乏系统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创新。
研究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正式兴起,学科建设不断推进,理论与方法研究初步发展,为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学科体系奠定了一定基础。是否具备自身特点和系统化的理论与方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学科完善并区别于中共党史研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性研究为基础,首要的是应回答和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发展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等基本理论问题,而缺乏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则是难以适应这些理论问题研究的实际需要的。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和外交史等专门史研究相联系,又在研究范围、角度和方法上有所区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前瞻性都很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自身学科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繁荣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迫切需要在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创新,逐步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水平。
导论
一、国史与国史研究
二、国史理论与国史研究理论
三、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第一章 世纪年代国史研究的兴起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国史研究的恢复和发展
第三章 国史与中共党史及其研究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认识论基础及其对国史研究的指导意义
第五章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六章 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与国史人物的历史作用
第七章 国史发展中的正确与错误
第八章 历史观与国史史料的整理和研究
第九章 国史专门史研究及其与通史研究的关系
第十章 维护国家统一视域中的国史专题史研究
第十一章 国史研究的历史主义分析方法
第十二章 国史研究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第十三章 国史研究的国情调研方法
第十四章 国史研究的比较研究方法
第十五章 国史研究的跨学科方法
第十六章 国史研究若干思潮与动态辨析
结束语马克思主义国史观与国史理论建设
主持人:宋月红
项目组成员:王爱云 曹守亮 邱 霞
立项时间:2013年1月
结项时间:2014年12月
研究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丛书》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年11月
宋月红《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研究述评》(发表于《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6期),全文转载于《新华文摘》2014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4年第4期;
宋月红《起草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的思想史料整理与研究》(发表于《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第4期),全文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4年第7期;
宋月红《从“建国以来”到“建党以来”的发展—<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写史范围确立过程探析》,发表于《光明日报》2014年7月2日;
项目组具体负责编辑出版:
《唯物史观与新中国史学发展》(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当代中国史研究·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论文集,拟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当代中国史研究·第四辑》(拟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主要观点和创新点:
(1)确立并区分“国史理论”与“国史研究理论”概念。认为“国史理论”主要揭示什么是国史及其如何发展,是关于国史上社会矛盾关系及其变化发展的带有规律性的思想认识成果,包括国史发展的主题与主线、动力与条件、内涵与本质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其中,中国共产党的国史理论在国史研究中处于指导地位。“国史研究理论”是关于如何认识和研究国史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既包括唯物史观在国史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又包括国史史料学、编纂学、史学史,以及一系列以史论结合为特点的研究方法。
(2)对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与本质作出新的概括与表述。认为国史有其主题与主线,并彰显其主流与本质。国史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深刻反映国史的总体面貌和内在发展规律。国史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根据社会基本矛盾,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建立、完善和发展社会生产关系,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国史的主线是国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关于国史的主线问题,从不同意义或认识角度上,可以有不同的表述。国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发端,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而展开和推进。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史的主线就是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史的主流是,在指导思想上,尽管曾发生过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等方面的失误与错误,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是向前发展和深入推进的,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经济社会上,发展成就是主要的,并影响深远,曲折、失误甚至错误则是次要的、暂时的,且是在纠正错误中发展的;在社会制度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完善和发展,推动中国社会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促进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发展;在社会发展道路上,国史的基本方向和总趋势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史的本质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3)对国史研究的主要分支学科或领域作了初步阐释。其一,国史史料学,以记载国史史实的文献、档案和口述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国史研究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其二,国史编纂学,以国史编纂及其方法为研究对象,探索国史编纂的规律与特点,是国史研究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三,国史研究理论与方法,以如何认识和研究国史为基本内容,是衡量国史研究学科发展程度的根本标志,也是推动国史研究不断发展的认识来源和理论基础。其四,国史学史,以国史研究学科的发展史为研究对象,总结本学科建设经验,预测学科发展趋势。其五,比较国史学,是用比较的方法,一方面,比较历史问题,认识历史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把握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把本国史与国别史、世界史联结起来,认识本国历史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历史阶段及其特征,以及本国历史发展对世界历史发展的作用与贡献。国史研究的这些分支学科或领域的发展是互为条件的,相辅相成的。只有各个分支学科或领域在发展上的相互促进,才能推动国史研究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遵循国史研究的规律,系统总结国史研究的历史经验,借鉴历史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逐步建构起比较完整的国史研究学科体系。
(4)对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项目研究工作梳理了60多年来国史研究兴起与发展的基本脉络、主要成果,认为国史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恢复和发展于改革开放以来;以国史与中共党史的统一关系为历史依据,阐述了国史研究与中共党史研究之间的学科关系,以及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认识论基础及其对国史研究的指导意义;回答了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在国史上的历史作用、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国史发展中的正确与错误,以及维护国家统一视阈中的国史专题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等;论述了历史观与国史史料的关系、国史专门史研究与通史研究的关系,以及具有国史研究特点的基本研究方法。
(5)对国史史料的收集、整理与应用,进行了较为整体性和前沿性的研究,构建了以史料类型、史料形态和史料甄别为基础的国史史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1)本项目最终研究成果将国史理论与国史研究理论相结合,相对于迄今尚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关于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专门著作来说,填补了一项学术空白,提供了一本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关于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成果。其不仅有利于深入开展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而且有利于提高国史研究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水平,推动国史研究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2)本项目最终研究成果作为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基础,可以用作国史研究与教学的基本教材或重要参考。
(3)本项目最终研究成果从基本问题入手,回答国史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关于国史的认识与方法问题,辨析国史研究中的思潮与动态问题,有利于正确认识国史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认清历史虚无主义在国史研究中的主要表现、实质与危害,努力构建国史研究话语体系和话语权,正确传播国史知识,正确引导国史问题上的社会舆论,推动国史教育发展。
研究意义和价值:
本项目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主要研究国史研究的学术发展史和学科建设史,总结国史研究及其学科建设的基本经验,阐述国史研究的学科属性与特点,以及与中共党史研究等相关学科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国史理论、国史研究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重大关系问题,以及国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构建国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学科基础与基本框架。
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是国史研究学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与国史中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和外交史等专门史研究相联系,又在研究范围、角度和方法上有所区别。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在国史研究自身学科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国史研究具有规范、引导和推动作用。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他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学习党史国史的重要性及其战略意义。
学习党史国史,需要加强党史国史研究工作。然而,无论是学习还是研究党史国史,都面临一个理论与方法论问题。以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论为指导,才能学习和研究好党史国史,也才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历史依据和精神动力。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思想理论建设,都需要加强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这是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赋予国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学术理论责任。
获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