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课题>>国史学科创新工程

【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介绍本创新工程项目的情况:

    2012年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前期研究,草拟了编写提纲;2013年初该项目被正式批准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20132月至4月修改编写提纲,4月下旬至20142月项目组成员按分工撰写初稿,20143月至9月初按分工修改并形成第二稿、9月底至10月中旬按分工修改并形成第三稿;201410月下旬至12月完成第一次统稿并结项,20151月至4月初完成第二次统稿并定稿;201610月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研究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重要分支学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积弱积贫的农业国的基础上,迅速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并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到2010年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研究内容:

    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及其对应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为基本问题,以基于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展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形成和不断完善的历史轨迹为主线,以互为演变条件的发展目标、实现路径、绩效为研究写作框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至中共十八大前的中国经济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 

    

研究意义和价值:

    真实再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探索经济发展规律,从经济史研究的视角,回答我国为什么选择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什么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为什么能走出“贫困陷阱”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主持人:郑有贵 

    

项目组成员: 按拼音排序:陈东林、段娟、冷兆松、王丹莉、王蕾、王瑞芳、叶明勇、钟瑛 

    

立项时间:20131  

    

结项时间:201412  

    

研究成果:专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丛书》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10月出版。 

    

主要观点和创新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创新,经过不懈努力,逐步探索形成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不仅仅表现在物质生产数量的快速增长,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现代化的质的飞跃。中国经济发展也经历了曲折,对此要从全面系统的视域加以分析,而不能孤立地、碎片化地加以片面评断。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取得,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具体包括:坚定不移地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站在时代前沿谋划长远全局和制定发展战略,并付诸实施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政治保障;构建起平等社会,避免社会的对抗,调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力的人的积极性,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基础;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动各方面协同推进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国家也可以通过公有制经济实现对经济命脉的控制来保障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最大化,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制度和体制保障;政府从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出发及能够实施中长期发展战略、计划或规划,是资源配置更加有利于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和人民利益根本实现的保障。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的发展由此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从而使中国能够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发挥诸方面的优势,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创造出快速发展的奇迹。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历史逻辑。 

    

获奖情况: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丛书之一,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创新工程2016年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