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理论热点阐释
理论热点阐释

ST20220214368284445593.jpg

【钟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协调发展

作  者
钟瑛
发表/出版时间
2025年01月13日
学科分类
理论热点阐释
成果类型
论文
发表/出版情况
人民政协报
PDF全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等。

  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选择,关系着国家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持续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在生产生活各领域加速落地,全社会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为数字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世界主要国家都不遗余力加强在数字科技创新、技术标准和国际规则制定等方面的布局,谋求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一方面,数字经济增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推动形成一个万物互联、数据资源成为重要价值来源的社会,对关键数字技术、设备、平台和数据的掌控直接关系到个人隐私与信息安全、产业安全、政治安全、国防安全等国家安全各个方面。因此,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领域。

  当前,我国产业数字化进程提速升级,数字产业化规模持续壮大。2023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高达40%以上。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双向奔赴”,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澎湃的新活力、新动能。迄今为止,我国数字经济已取得巨大进步,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数字经济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目前,数字技术正在加快向实体经济的融合渗透,数字经济与其他产业融合深入推进,提升经济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数字经济大而不强;关键技术工程亟待突破,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法律制度环境仍需完善;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数字鸿沟未有效弥合;数字经济国际话语权仍需提高等等。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数字经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深化。从规模看,美国数字经济规模蝉联世界第一,达17.2万亿美元,中国位居第二,规模为7.5万亿美元;从占比看,英国、德国、美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均超过65%,同时德国产业数字化比重连续多年高于其他国家,达到92.1%。不论是产业数字化还是数字产业化,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一些基础性、关键性的领域。

  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应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协调发展,加快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壮大。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基础理论、基础算法、装备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加强通用处理器、云计算系统和软件核心技术一体化研发。加快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神经芯片、DNA存储等前沿技术,加强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等基础学科的交叉创新,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

  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鼓励企业开放搜索、电商、社交等数据,发展第三方大数据服务产业。打造智慧利民的生态圈、新型数字消费业态、面向未来的智能沉浸式服务体验,促进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行业的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建立符合国家政策的数据资产计价研究与分配机制。在重点行业和区域建设若干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深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培育发展个性定制、柔性制造等新模式,加快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深入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众包设计、智慧物流、新零售等新增长点。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

  建立健全数据要素产权制度体系,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从法律层面明确数据要素的产权归属,制定数据要素的价值评价体系,为数据要素的评估和交易提供科学依据。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加强数据开放共享,强化数据信息安全。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使用、激励和竞争机制,注重人才与数据要素、产业发展的融合,积极培育创新型人才。

  作者:钟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