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理论热点阐释
理论热点阐释

ST20220214368284445593.jpg

【宋月红】以大历史观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作  者
宋月红
发表/出版时间
2024年06月04日
学科分类
理论热点阐释
成果类型
论文
发表/出版情况
大众日报
PDF全文

文章提要

  ■“现代”既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又是时代发展大潮,也代表着文明发展进步方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相结合中创造、丰富和发展的中华文明的时代内涵与特征,深刻蕴含独特的世界观、正确历史观和先进文明观

  人类文明生生不息,时代大潮浩浩荡荡。中华民族的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去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明,我们要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推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铸就中华文明新的辉煌。

从历史发展的本质上深刻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与实质 

  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现代中国承载现代文明,现代文明润泽现代中国。这里的“现代”,从根本意义上就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处的时代,从现代化意义上则是指酝酿、探索、发展和推进现代化,并向着现代化更高阶段、更高水平不断前进的面貌和形态。“现代”既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又是时代发展大潮,也代表着文明发展进步方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相结合中创造、丰富和发展的中华文明的时代内涵与特征,深刻蕴含独特的世界观、正确历史观和先进文明观。

  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在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的基础上,牢牢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两个结合”是党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必然规律,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马克思主义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特别是“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在新时代的最有力体现。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现代中国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

  现代中国铸就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植根于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深处,同时现代中国的时代发展不断赋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与机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为历史底蕴,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各类文明建设相互协调发展为内在机理,以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时代大潮和发展趋势。

从“根脉”与“魂脉”深刻阐明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区别 

  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历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是相统一的,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相通的。在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相应地创造了中华文明的“古代文明”“近代文明”形态,现代中国则在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基础上创造着中华文明的“现代文明”形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存续与发展,以及内涵与特点,都是具体的、历史的。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由低向高螺旋式发展,深刻蕴含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呈现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

  文明,历史地看由远及近走来,由低到高发展;横向看则由外及内、由表及里透视和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在自古以来五千多年传承发展基础上的现代发展和“现时代”形态。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历史的辩证统一性,其历史逻辑不是静态的、停滞不前的,而是动态的,波浪式、螺旋式发展变化的,彼此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其中的变革也是不可阻挡的。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代表中华文明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图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其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历时性”上的时空转换,内涵上的所属社会形态的性质、内在社会矛盾及其历史性变革,以及实践主体、条件、路径和前途命运的本质差异。相比较而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仅始终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还拥有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坚持植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沃土,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全面挖掘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效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

从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深刻彰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区别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先进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党的文化领导权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深刻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伟力和实践威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守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社会的发展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在世界文明百花园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蕴含有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和创新。

  文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有机结合,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发展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现代中国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坚持的发展方向、道路和制度相统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概括起来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党举旗定向,“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守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发展方向、科学内涵和价值导向,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观照时代,统筹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道路日益广阔、内涵日益深厚、特色日益鲜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华五千多年文明为深厚历史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则集中表现在现代中国的发展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和价值上,深刻揭示并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现代社会历史条件下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相互协调发展,坚持走基于本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发展之路。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明,既是历史的,又是不断发展、面向未来的,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必将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