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月红 王怀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光明前景
- 作 者
- 宋月红 王怀乐
- 发表/出版时间
- 2023年03月01日
- 学科分类
- 理论热点阐释
- 成果类型
- 论文
- 发表/出版情况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PDF全文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始终不渝追求的政治价值、始终不渝坚守的政治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全面总结我国民主法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政治原则和理念,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作出全新概括,推动中国民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阐明人民民主的根与魂、理与制、时与势,对于新征程赶考路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与魂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全过程人民民主,根在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和根本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首先是“人民”的民主,脱离了人民性这一根本属性,全过程人民民主便无从谈起。对于什么是人民,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定义、内容及其概念、范畴和标识。在当代中国,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均属于人民范畴。从“质”的角度来说,人民代表的是推动历史发展的进步性力量;从“量”的角度来说,人民是由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者所构成的,亦即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因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向上向善、文明进步、引领社会发展,代表绝大多数人而非少数人利益的人类民主发展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在于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高举人民民主旗帜,砥砺初心使命,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进行了不懈奋斗。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从梦想变为现实。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确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架构、经济基础、法律原则、制度框架,不断夯实民主大厦的根基,民主发展的政治制度保障和社会物质基础更加坚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当家作主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在新征程赶考路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将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国家治理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的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上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之魂。办好中国的事情,发展好中国的民主,关键在党。民不自立,无从民主。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是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真正把14亿多人民的意愿表达好、实现好并不容易。党坚持人民至上,发展人民民主,通过科学理论指导和坚强有力领导,将中国人民有效动员、组织起来,不断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真正做到切实反映民愿,广泛汇集民意,充分汇聚民智。秩序不稳,无益民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才能不断推进。党时刻与人民站在一边,想在一处,干在一起,通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大力提高执政水平,不断增强社会凝聚力,提升人民安全感,创造了中国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从而使人民能够更加安心、更加舒心地行使民主权利,保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管用、切实有效。历史与现实充分证明,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建设和发展。
新征程赶考路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加强党的建设,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害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原体,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民主的理念、方针、政策贯彻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确保党成为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坚实顶梁柱和可靠主心骨。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与魂,立足中国实际,扎深中国大地,系统回答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了谁、依靠谁”“坚持什么方向、走什么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融入于人民民主发展之中,构筑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基石。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坚实保障。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固根铸魂,才能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与制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没有科学民主理论的指导,就不会有正确的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重大理念,更是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理论创造。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渊源、理论基础是广泛而深厚的。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和标示着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共同利益和意志。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将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这是一种真实、管用、广泛的高质量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了民主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方向,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我们既不能走过去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更不能裹足不前、故步自封,而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是要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前提、基础、规范和保障具有其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制度化。“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对一个国家来说,制度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重大问题。政治制度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中处于关键环节。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一个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更有着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我国各项制度都是围绕人民当家作主构建的,国家治理体系都是围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运转的。我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形成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这一制度体系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保证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相统一,切实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要靠完整的参与实践才能转化为治理效能。全过程人民民主有着丰富多样的实现形式。人民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全过程人民民主,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通起来,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内容上的整体性、运行上的协同性、人民参与上的广泛性和持续性,使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环节、各方面都体现人民意愿、听到人民声音,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
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与制度的优势与效能、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是与整个民主理论和实践体系相适应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八个能否”,指出“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四要看、更要看”,这就是“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执行;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将民主由单一的选举形式发展出更为全面系统的实现方式,由单纯的制度程序发展为更加实质性的民主过程与效能,生动诠释了中国式民主的价值旨归。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100多年的民主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式民主道路。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与制,从中国实际出发,科学回答了“什么是民主、怎样发展民主”“如何把握民主、怎样评价民主”等重大问题,不仅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正本清源,而且针对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丰富和发展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民主样态、民主实践。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与势
时代是思想之母,推动引领民主创新发展。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同时,民主平等、公平正义远未实现。少数国家漠视国际公理、践踏国际准则、违背国际民意,公然侵犯他国主权,干涉他国内政。“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全过程人民民主从人类社会政治发展逻辑上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表达了中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政治立场和原则。中国是民主的忠实追求者、积极推动者和模范实践者。
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中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责任和政治担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明确民主这一全人类共同价值,有力地回击了部分西方国家打着所谓民主“普世价值”的幌子对中国的种种谬论。全过程人民民主,向国际社会提供了中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政治智慧和治理方案,不但在本国积极发展人民民主,而且在国际上大力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大力弘扬民主精神,坚持各国平等,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全球治理,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全球性问题。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国际社会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恰顺其势,涵盖民主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等环节,是真正体现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人类民主新形态。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一种民主形式要持续发展,同样必须顺势而为,应时而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中国国情,把握时代大势,深刻回答了“民主的时代要求与发展前景”这一重大问题,顺应民主发展的历史潮流。民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近代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发展与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是党不断推进中国民主理论、制度与实践创新的经验结晶。实践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展示出了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民的民主自信。
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所愿所向,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新征程上,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深化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的民主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中国的民主之树必将根深叶茂,中国的民主之花也必将辉耀世界。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研究”(21ZDA074)的阶段性成果】
宋月红,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怀乐,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