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

【石善涛】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  者
石善涛
发表/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22日
学科分类
理论与对策研究
成果类型
论文
发表/出版情况
当代中国史研究
PDF全文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他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解决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所提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行动指南。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在国际国内重要场合深刻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从国家到地区再到世界,从政治、经济到安全,从文化到生态文明,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充实和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要实现持久的世界和平,其核心在于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安全上要共建共享、普遍安全 当今世界,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单则易折,众则难摧。要实现世界性的普遍安全,共同享受安全保障,核心在于各国要同心协力,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各方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共护的安全新路。 

  经济上要同舟共济、共同繁荣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发展成为各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世界才能更好发展。因此,各国应该本着合作共赢的精神,同舟共济,共同维护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文化上要兼容并蓄、交流互 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基本特征。不同的历史和民族孕育了不同的文明,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生态上要环境友好、绿色发展 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追求人与自然共生共存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我们一方面要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平衡推进可持续发展,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另一方面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加强全球生态治理的国际合作,建设人类绿色家园,维护全球生态安全。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来源于马克思的共同体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土壤中,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思想和实践的伟大创新。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来源于马克思的共同体理论 早在青年时代,马克思就意识到理想的共同体之于人类解放的现实价值。经过多年研究后,他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从民族性、地方性的历史向普遍性、世界性的历史转变。在共产主义这一真正的共同体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虚假共同体以后,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在形成真正的共同体过程中,需要世界各国在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合作,进而展现面向世界的人类情怀,确立符合时代精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根植于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相互认同、和谐共处,汇合成统一的大同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和而不同等蕴含注重普惠性、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全面超越了西方主体统治客体的哲学思维,引领世界走出由西方中心论导致的种种困局。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的对外政策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制定了相应的对外战略。但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没有变,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没有变,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没有变,永远不称霸、不搞扩张的承诺没有变,维护世界和平的使命没有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实际上就是上述外交思想的延续和创新。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不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也是积极践行者。中国有责任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两大主题。走和平发展之路是作为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走和平发展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始终不渝的坚定信念。中国人民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合作,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发展壮大必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壮大。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相互尊重是新型国际关系的前提,公平正义是新型国际关系的保证,合作共赢则是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在推进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中要合作共赢,不要损人利己;要加强平等协商,不要对立对抗;要实现双赢共赢,不要零和博弈;要构建命运共同体,不要分裂分化。中国将在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引导世界各国相向而行,推动人类进步事业向前迈进。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全球治理体系是由全球共商共建共享的,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应该由各国共同来决定。全球治理应该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全球治理必须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推进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强调的是合作共赢,追求的是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中国欢迎沿线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愿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经验,但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更不会强加于人。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 

  总之,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业已成为广泛国际共识的今天,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倡议者,愿同各国人民一起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外交史研究室副研究员 

   本文发表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17年第6期 [责任编辑:郑珺 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