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

【曹守亮】论当代人写当代史

作  者
曹守亮
发表/出版时间
2015年05月01日
学科分类
国史理论研究
成果类型
论文
发表/出版情况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PDF全文

摘 要: 史学界有一种非常有影响的观点,认为当代人写当代史不能保证史学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从中国史学发展史的角度看,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当代人写当代史是中国传统史学的优良传统)晚清民初,思想界对于民史&君史&国史&党史关系的讨论,彰显了当代人写当代史在理论领域的与时俱进,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撰实践的得失也表明当代人写当代史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其中最大的启示是设立国史馆.

    从史学产生的过程看,由于书写历史著作的史家是处于特定时代的个体,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所以作为历史著作一种的当代史当然也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史学界对隔代修史&后代人修前朝史的做法习以为常,以致于这种观念掩盖了中国传统史学编撰上的当代人修当代史的史学实践)人们想当然地认为,隔代修史&后代人修前朝史是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唯一途径,至于当代人撰写的当代史著述最多只能算是史料的积累,当代人修当代史的意义和价值被极大地低估了)从这个意义上看,“当代人写当代史”也就具有了值得深入探究的意义和价值)。本文所阐述的“当代人写当代史”,指的是对中国史学上不同时代的史家对于他
们所生活时代记录和撰写状况的考察和探究。从撰述主体来看,大致有官修(则有国史之称)和私撰(私人撰写的本朝史著述)两种)。

     一、当代人写当代史是中国传统史学的优良传统
    中国近现代史学受到了西方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史学思潮的影响,遂有当代人不写当代史的观点流传。这种认为中国古代有当代人不写当代史传统的观点,其实是似是而非的说法。熟悉中国传统史学史的人都清楚,正史中具有当代人写当代史性质的史书在在多有。

    仅从正史、国史编纂情况看,司马迁撰写《史记》,其中对当代史的书写多被后世史家称赞。班彪认为:“迁之所记,从汉元至武以绝,则其功也。”班固“其言秦汉,详矣”。刘知几也说:“然迁虽叙三千年事,其间详备者,唯汉兴七十余载而已。”当代学者更是对司马迁的当代史作过详细统计分析。《史记》130篇,其中完全和重点写当代史的有66篇,加上其他篇章还有写当代史的内容,实际上司马迁是“用半数以上的篇幅记述近百年的当代史”。陈寿(233-297 年)撰《三国志》虽成书于西晋,但由于是私人撰修,所以使得陈寿在蜀汉时,“初应州命,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的经历是异常宝贵的。晋武帝西康元年((280年)灭吴,中国统一,时年48岁的陈寿开始整理三国史事,撰写《魏书》《吴书》与《蜀书》相对独立的三部当代史,迄北宋时才合为一书。北齐魏收(505-572年)撰《魏
书》之前曾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26岁时“敕典起居注,并修国史”,所撰《魏书》更是记载了鲜卑拓跋部早期至公元550年东魏被北齐取代这一阶段的历史,其中魏收生活的时代完全包括在内.南朝梁沈约(441-513年)受命撰写《宋书》时,距离刘宋政权灭亡已有 8年).这期间,已经有何承天、山谦之、苏宝生撰著刘宋国史,而徐爰撰成的国史则为沈约提供了文献资料)。南朝梁萧子显编撰《南齐书》记述了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 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唐代国史撰述包括起居注、实录和国史三个方面。《唐会要》记载了唐代国史撰修的情况,所记起于贞观十七年(643年),止于大顺二年(891年),差不多贯穿了整个唐代,唐代的国史撰述,以修撰实录成绩最为突出.唐朝的国史撰述主要有: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开元起居注》;实录:高祖实录至武宗实录共25部;国史:长孙无忌、令狐德棻等撰《武德贞观两朝史》,吴兢撰《唐书》,吴兢、韦述、柳芳、令狐峘、于休烈撰《唐史》、《国史》。可以说这是典型的当代人修当代史的史学活动。唐代国史编撰活动日趋活跃,不能不引起一些史学家对这些活动的反省,唐代史学批评家刘知几曾经给予了严厉批评。元仁宗曾对国史给予了高度重视:“人言御史台任重,朕谓国史院尤重;御史台是一时公论,国史院实万世公论。”正是有了最高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才使得元朝国祚甚短,但国史撰修成绩突出,不仅撰有历朝实录15部,而且还有诸如《蒙古秘史》、《圣武亲征记》、《国朝名臣事略》、《平宋录》、《西使记》等当世著作。明代尽管只修实录,不修国史,但卷帙浩繁的实录仍然显示出官修史书所具有的优势。明代先后纂修的实录共15部2909卷,是关于明代历史的最完备的官修史书.《大明会典》则累三次纂修历90年四朝皇帝过问此事,终成“辑累朝之法令,定一代之章程”的典制体史书,以诸司执掌为主,反映了明代皇朝之下各部职能部门结构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变化。清入关前,即设有“内国史院”有清一代的实录馆,是临
时性的修史机构,国史馆则是常设机构,据《清会典》记载,清代国史有纪&表&志&传等体例,国史编纂,除累朝实录外,编撰国史也持之以恒,绵延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