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术论文>>政治史研究
政治史研究

ST20220214368284445593.jpg

【王爱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重要论述的历史实践

作  者
王爱云
发表/出版时间
2021年07月26日
学科分类
理论与对策研究
成果类型
论文
发表/出版情况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PDF全文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1]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追求的价值目标、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经验的关键之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充分蕴含并展现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各个阶段的人民思想与实践之中。

  一、带人民打江山

  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是指所有赞成、拥护、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阶级阶层。在百年党史中,人民的范围是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第一个纲领中,宣告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2]P48的奋斗目标,就是以人民的力量开展革命、建立人民的国家。

  一方面,以人民的力量开展人民战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还没有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人民主要是指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劳动群众。经过大革命的失败,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武装夺取政权和在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家开展革命必须发动农民的重要性。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南昌起义,开创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纪元。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转战到湘赣边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放手发动工农群众,依靠农民阶级在农村进行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革命战争。

  在土地革命实践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人民战争思想。1934年1月,毛泽东提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3]P136然而,如果只是动员人民进行战争,不为人民谋利益,根本达不到战胜敌人的目标。毛泽东强调要想打人民战争,最重要的是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毛泽东把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人民群众比喻为任何反动力量都打不破的“真正的铜墙铁壁”,那么如何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呢?毛泽东指出:“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这样“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3]P138-139革命根据地就是中国共产党探索解决群众一切问题的实践区域,人民群众在根据地过上了没有压迫剥削的新生活,真心拥护共产党,生产积极性大增,为人民战争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使革命根据地成为开展人民战争的巩固后方。“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正是依靠革命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红军“唤起工农千百万”,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取得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正如1936年毛泽东会见美国作家斯诺时所说:“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4]P47

  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抗日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行全民抗战,把抗日战争变成一场中华民族一致对外的人民战争。为了夺取抗战胜利,毛泽东撰写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文章,提出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进一步发展了人民战争思想。毛泽东充分论述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强调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5]P511,抗日军队要有源源不绝的补充,靠“捉兵法”“买兵法”是绝对不行的,要改为广泛的热烈的政治动员,军民打成一片,就能把日寇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不能脱身。[5]P512毛泽东深刻阐述根据地在人民战争中所发挥的执行战略任务、保存发展自己、消灭驱逐敌人的战略基地作用,强调“没有这种战略基地,一切战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目的的实现就失掉了依托”[5]P418。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分析八路军、新四军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力军并不断获取胜利,就在于其人民属性,在于其开展真正的人民战争。

  在人民战争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开辟了敌后战场,创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并通过根据地各方面的建设,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增强中国共产党同根据地人民的血肉联系,群众更加信任党,信任人民军队,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根据地在人民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凝聚各种抗日力量的中心,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违背广大人民渴望和平的意愿,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战争初期,国民党军总兵力为430多万人,且大多为正规军并配备美式装备;国统区有3.39亿人口,约占全国76%的国土面积,几乎所有的交通要道、全国大部分近代工业和人力物力资源都在国民党的控制之中。解放区人口约1.36亿,土地面积只约占全国的24%,近代工业很少,基本上依靠传统农业经济。然而,在毛泽东看来,中国共产党必定能够打败国民党,因为人心向背在战争中经常起很大作用,“蒋介石战争的反人民的性质”必然使之遭到人民的背弃,“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定会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6]P1246

  解放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各大战役得到全国人民大力支持。在淮海战役中,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个解放区前后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动用担架20.6万副,车辆88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共向前线运送1460多万吨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渡江战役中,有2万多船工参加渡江战斗,安徽、山东、江苏等地有上千万名渡江支前群众为解放军送粮草纳布鞋、修路桥挖沟渠、抬担架运物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同样,渡江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纵观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革命22年的胜利,自始至终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另一方面,建立人民政权。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目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权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明确提出通过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政权的主张。1925年毛泽东曾指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7]P21也就是说,人民政权,就是把人民作为国家权力的主体,让人民当家做主。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苏区工农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积极参加政权管理,活跃发展经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支持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为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的口号,在抗日民主根据地普遍建立民族统一战线三三制政权,即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英勇奋斗的24年革命历程。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中国共产党努力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中国两种命运的决战在解放战争中展开。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军队叫人民解放军,以示和蒋介石政权不同”[8]P136。在毛泽东看来,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的”。1949年,毛泽东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历程与经验,将之归为建立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6]P1475、1476也就是说,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道路。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人民政权,是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之后在全新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民民主专政。

  二、为人民守江山

  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人民民主专政包括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两方面内容。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阶级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变化,人民政权的阶级构成随之发生变化,但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原理原则没有发生改变,都是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的结合。中国共产党努力建设新中国人民政权,就是从这两方面进行的。

  一方面,人民政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1945年,党的七大首次把“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进党章总纲,要求“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迫切需要,并帮助他们组织起来,为实现他们的需要而斗争”[2]P97。

  为人民谋利益,最根本的是要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人民政权与剥削阶级政权的本质区别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享有真正的、充分的政治权利。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就从法律上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59年底1960年初,毛泽东强调人民的政治权利是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指出:劳动者具有“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9]P129。也就是说,人民政权让人民来管理国家,只有人民来掌握了管理国家的根本权利,其他的一切权利才能得到保障。毛泽东始终致力于让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在他的倡导下,1960年“鞍钢宪法”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原则,20世纪六七十年代陈永贵、郝建秀等一批工农出身的先进模范人物走上政治舞台。

  为人民谋利益,最重要的是要改善人民生活。“我们共产党必须天天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人是要吃饭的,不能天天靠吃马列主义过活,一天不吃饭,肚子就饿得哇哇叫。”[10]P33人民生活水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及时提出要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1]P1,“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11]P278。毛泽东警告如果社会主义建设如果不能完全改变过去一百多年落后的那种情况,“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11]P1经过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比较快的经济的发展速度。1952年到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8.2%,其中工业年均增长11.4%。

  新中国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战略,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优先发展工业,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忽视人民的生活和农民的利益。毛泽东再三强调照顾人民生活需要,1956年提出“国家预算要保证重点建设又要照顾人民生活”;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即“又要重工业,又要人民”;要“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不采取苏联那种“把农民挖得很苦”的政策。[11]P1591956年11月,周恩来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也指出:“如果不关心人民的当前利益,要求人民过分地束紧裤带,他们的生活不能改善甚至还要降低水平,他们要购买的物品不能供应,那么,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就不能很好地发挥,资金也不能积累,即使重工业发展起来也还得停下来。”[12]P230在全国人民节衣缩食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形势下,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全国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农民从1952年的62元增加到1976年的125元,城市居民同期从148元增加到340元。

  另一方面,为了保护和增进人民利益,人民政权还要强化专政的职能。国家政权为人民利益服务,多是依靠国家机器督促的,更多的是国家权力的强制行为。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所指出的:“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要强化人民的国家机器,这主要地是指人民的军队、人民的警察和人民的法庭,借以巩固国防和保护人民利益。”[6]P1746专政,主要就是镇压敌人的破坏与反抗。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人民政府进行了镇压反革命分子的运动,肃清了国民党残留的反革命势力,清除了一批帝国主义间谍,扑灭了曾经猖獗一时的匪祸。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大规模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是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国内外敌对分子还会从事反对社会主义建设、颠覆人民政权的活动。因此,人民政权还要对国内外敌对分子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破坏者进行专政。

  除了对敌人实行专政,人民政权对于变质的腐败分子予以法律制裁。毛泽东自新中国成立前夕多次提出要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国家机关必须厉行廉洁的、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的工作作风,严惩贪污,禁止浪费,反对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13]P6在毛泽东看来,官僚主义就是“反人民的作风”,“凡典型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事例,应在报纸上广为揭发。其违法情形严重者必须给以法律的制裁,如是党员必须执行党纪。各级党委应有决心将为群众所痛恨的违法乱纪分子加以惩处和清除出党政组织,最严重者应处极刑,以平民愤,并借以教育干部和人民群众”[14]P9-10。

  为了让广大党员干部对于所掌握的权力有正确的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江山、权力来自于人民的观点。例如,1950年6月,邓小平在批评党内官僚主义等不良倾向时提出:“有些同志以为天下是我们打下的,一切要服从我们。这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群众不一定会服从你。领导不是自封的,要看群众承认不承认,批准不批准。”[15]P1571968年,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我们代表了无产阶级,代表了人民群众,打倒了人民的敌人,人民就拥护我们。”[16]P581为了保持人民政权为人民服务的本色,1951年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处决了一批曾经有过贡献而又变质的腐败分子。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艰苦奋斗,取得了人民的信任,赢得了人民的拥护。1957年全国职工有2450万人,经过“大跃进”运动到1960年猛增到5000万人,吃商品粮的人口增加了一倍多。1961年至1963年,全国大力精简职工1887万人,压缩城镇人口2600万人,一声令下,精简职工都回乡参加农业生产。毛泽东由衷赞叹:“我们的中国人民、我们的广大干部,好呀!两千万人呼之则来,挥之则去,不是共产党当权,哪个党能办到?”[17]P13

  三、与人民固江山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成绩,工农业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在世界上是比较高的,但是由于底子太薄,到70年代末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很贫穷的国家之一,人民群众生活逐年改善的幅度不大。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农民的收入没有较大增长,很多地区的农民还处在贫困状态。按照当时人均年收入100元的贫困标准,1978年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为30.7%,贫困人口规模为2.5亿人。[18]P21

  邓小平怀有热爱人民的伟大情怀,他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注意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来摆脱贫穷、为人民造福。1979年,邓小平指出:“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19]P231198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0]P10正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制定了一系列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的路线方针政策,成功开创并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伟大飞跃。在改革过程中,党中央坚持以人民利益标准作为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准绳。江泽民强调:“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江泽民告诫全党要始终牢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21]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胡锦涛也强调:“作为领导干部必须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能用来为自己谋私利,要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22]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共同富裕原则,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先是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和其他群众共同富裕。在东部沿海大开发战略取得显著成就后,1999年党中央又积极制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鼓励东部地区利用技术、人才、资金的优势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相结合,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为了让农民与其他阶层一道走向富裕之路,2006年党中央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制定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为了使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一道迈上小康之路,党中央自80年代中期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扶贫开发国家行动。为了让困难人群、弱势群体与全国人民一道享受改革成果,党中央部署建立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重视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和首创精神,善于从群众的实践经验中汲取智慧,并把它总结升华,及时有效地加以推广。例如,70年代末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发明权是农民的,党中央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80年代初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基层农业单位和农民自己创造的,农民在“离土不离乡”地发展工业之后,90年代初又“离土又离乡”地进城务工经商;70年代末东南沿海地区创造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三来一补”对外贸易新方式,有力推进了外贸体制改革;80年代初四川广汉市向阳镇在全国率先摘掉人民公社牌子,广西宜山合寨村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我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都为村民自治提供了新鲜经验。党中央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在社会经济和基层民主政治等各个领域的创新实践经验,审时度势形成重大决策,同时依照法定程序形成法律法规,这是人民群众首创精神能够推动改革开放进程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是不断破旧立新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汲取人民群众首创精神进而指导实践的过程。

  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在相对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形势下,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快速发展生产力,才能让广大人民普遍受益?这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思考的重大问题。1984年,邓小平指出:“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如果按资本主义的分配方法,绝大多数人还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状态,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就可以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20]P64这样,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在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一枝独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造福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普遍得到了实惠、改善了生活,从而真心拥护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防止脱离群众提升到关系党和国家盛衰兴亡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改革开放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入,一些党员干部以权谋私,不顾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大搞不正之风,贪污受贿等违法乱纪的事件时有发生,长此以往,必然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损害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危害党和人民政权的安全。20世纪80年代初党中央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2001年,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据不完全统计,1978—2012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党纪政纪处分的党员和公职人员共有460多万名。人民的利益和期待,是中国共产党坚决向腐败宣战的根本动力,这正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人心、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关键所在。

  四、为人民保江山

  新时代,中国走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在这种形势下,习近平告诫全党:“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23]P12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出发?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出发的原点。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人民地位、人民利益予以高度重视,把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民的思想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的核心理念。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23]P129-130坚持人民立场,就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习近平指出:“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24]P139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2012年,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发表的首次公开讲话就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5]P3“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25]P28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保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无一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谋篇布局。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018年3月1日,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人民主体地位,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注重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带来了灾难。在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重大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鲜明态度,快速有效调动全国资源和力量,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并率先取得重大胜利,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充分彰显了人民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坚持人民立场,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新时代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贫困宣战,一举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全国人民共同迈进小康,一个也没有落下。人民创造历史,历史造就英雄。2018年,100名英模获得“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于敏等8人荣获共和国勋章,于漪等28人荣获国家荣誉称号奖章;自2016年到2020年,全国有505个先进个人和单位获得国家设立的“全国脱贫攻坚奖”;2020年,童朝晖等1499人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等500个集体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钟南山荣获共和国勋章,张伯礼、张定宇、陈薇荣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2012年6月,习近平在全国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没有人民的支持,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就一事无成。”[26]习近平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27]P101。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作为反腐倡廉的重点,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雷厉风行开展长效败斗争,逐渐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让人民群众从实际成效中感到了变化,看到了希望。据国家统计局民意调查显示,95.8%的群众认为2020年全面从严治党卓有成效,比2012年提高了16.5个百分点。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相信人民,努力带领人民夺取新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把百年伟大成就归功于人民的奋斗,认为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当前,中国共产党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起点上,习近平指出:“我相信可能通过我的努力、通过全中国13亿多人民戮力同心来担起这副重担,把国家建设好。我有这份自信,中国人民有这份自信”,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人民江山永牢固。[24]P142

  综上所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的人民思想与实践。这一理论概括,既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唯物史观的充分体现,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传承弘扬,它深刻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于“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进一步思考和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来自于人民的时代回答。

  作者简介:王爱云(1971—),女,山东无棣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2]本书编委会.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02)[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美〕洛易斯·惠勒·斯诺.斯诺眼中的中国[M].王恩光,等,译.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2.

  [5]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毛泽东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9]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陈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2]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15]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17]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国家经委企业管理研究班教学参考资料选编:第7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81.

  [18]张磊.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历程(1949—2005)[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19]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二)[N].人民日报,2011-05-05.

  [2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四)[N].人民日报,2011-05-09.

  [23]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6]习近平.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J].求是,2012(15).

  [2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王爱云(1971—),女,山东无棣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来源:《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