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历年成果>>综合研究
历年成果

【张金才】转折年代的全景式展现——读《1975—1982:难忘这八年》

作  者
张金才
发表/出版时间
2009年05月01日
学科分类
综合研究
成果类型
论文
发表/出版情况
《北京党史》2009年第5期
PDF全文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日子里,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程中原研究员推出新著19751982:难忘这八年》(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1月出版)该书因其以下几个显著特色,在读者中引起较好反响。 

    一、视野开阔,论点新颖。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以往对此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本身的论述。该书采用开阔的视角,把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放到19751982这八年的历史时段中去考察,得出了新的历史结论。作者认为历史转折的实现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是历史转折的前奏;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为历史转折创造了前提;此后的两年为历史转折作了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转折;从三中全会到十二大,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一新的视角,便于透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历史性转折的来龙去脉,有助于认识其历史必然性;这一新的论点,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把对历史转折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史料翔实,权威可信。 

    在19751982这八年,即“文化大革命”后期至中共十二大之间,党和人民为改变中国命运与前途进行了波澜壮阔的斗争与开拓创新的努力。为全景式地展现这一丰富宏大的历史场面,作者使用了大量资料,并一一注明出处。这些资料既有领袖人物的年谱、传记等重要文献,又有权威的档案资料。十多年来,作者为研究“1975 年整顿”这一课题,到有关部门查阅了大量档案,访问了许多亲历者,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作者现任《胡乔木传》编写组副组长,因工作需要,能够接触一些一般人难以看到的档案资料,研究这八年的历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作者在该书中发挥了这些优势,利用了一些简报及讲话记录等珍贵的档案资料,极大地增强了该书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更为可贵的是,其中有些史料还是首次披露。如华国锋在197716政治局会议上关于对邓小平马上复出的疑虑的讲话等。这些资料对于从事党史与国史教学和研究的理论工作者是弥足珍贵的。 

    三、语言生动,可读耐读。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该书之所以深受读者欢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可读性强。作者195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又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专业的关系练就了作者的一副好文笔。进入史学领域后,这副好文笔就成为作者这样跨学科专家的特有的优势。这一优势在该书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全书继承我国史传散文特别是纪事本末体历史著作的传统,吸取通讯、报告等纪实文体的写作经验,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以准确简练的语言,生动流畅的文笔,叙述和评析了这八年中多姿多彩的历史进程和经历不同、个性各异的历史人物,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其情节、场景以至人物对话,都依据史料作了栩栩如生的描述,使得该书成为一部饱满有情、可读耐读的历史著作,令读者手不释卷。 

    总之,该书是林林总总同一题材著作中的一部上乘之作,很值得研究或关注这段历史的人阅读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