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历年成果>>外交史研究
历年成果

【刘国新】因应世界的成功之策

作  者
刘国新
发表/出版时间
1999年09月01日
学科分类
外交史研究
成果类型
论文
发表/出版情况
《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5-6期
PDF全文

  回顾新中国的历程,离不开外部环境。我们常说,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是世界上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这句话本身强调的就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50年来,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怎样的呢?从总的情况看是处在相对不那么有利的环境中。邓小平在90年代初曾讲过:"中国的特点是建国四十多年来大部分时间是 在国际制裁之下发展起来的"。今天,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居世界首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中国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回首半个世纪,世界上还没 有哪个国家在不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取得如此显赫的增长和飞速的发展,因此, 总结其中的宝贵经验是很有意义的。

 

   一、独立自主,敢于斗争,不信邪,不怕压。 

 

  新中国成立时所面对的是美苏两个大国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国际合作走向战后对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人民民主国相互对峙形成冷战的世界格局,所以,尽管新中国向世界发出的第一个信息是愿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立足于走向国际社会,但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和军事上包围政策。在这种特定的国际环境中采取怎样的对策,是立国兴邦的重要问题。如果不敢坚持斗争,没有不怕压的精神,新政权就很难立住,来之不易的独立也难以巩固。而紧接着发生的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它不容回避地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强敌临境敢不敢迎头而上?二是邻国有难,要不要倾力相助?以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军队装备而言,没有几个人认为中国能出兵,美国也对中国政府再三发出的不得扩大侵略战争的警告不以为然,认为中国人只是说说而已,没有力量也不敢出兵同美军作战,即使出了兵也远远不是美军的对手。但是,新中国不是旧中国,不会再像西太后和袁世凯那样,"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尽管条件十分困难,尽管苏联原来允诺出动空军支援后又临时变计,中国军队依然出国作战。在完全没有制空权制海权的情况下以劣势装备同世界上装备 最精良的敌人进行了面对面的较量,最终赢得了胜利。

  此前,新中国到底是个什么形象,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蕴藏着多少潜在的力量并不为世界所认识,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在国际上的一次亮相,这场战争树立起中国堂堂正正、说话算话、完全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崭新形象。弱势的中国在1950年就敢于对最强大的美国说"不"。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作侵犯中国的尝试。这一切都令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国外史学家也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由于安全得到保障和中国国际威望提高所带来的益处超过了代价。有所为,然后有所得,正是因为当年中国承担了国际主义义务,才有了今天作为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一方的资格。

  新中国的不信邪、不怕压还表现在主持正义,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实现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上。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是20世纪的一大主流,集中体现为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末的阿拉伯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 家和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斗争,拉丁美洲人民的抗美斗争和支持不结盟 运动的正义主张与行动。中国对他们的支持有物质上的,也有道义上的。不少非洲国家,特别是南部非洲的一些国家和人民是在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客观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进行民族解放斗争的,在他们处境十分困难的时候,中国坚定地同他们站在一起,使他们有一种"患难知己"的感觉。同样,有所为,然后有所得。从 1956年到1965年的10年间,同中国新建交的国家达到25个,是1955年底建交国 家(23个)的一倍多。在新建交国家中,除法国外都是亚非拉国家。1971年10月,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所获得的多数票都是来自这些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无怪乎毛泽东兴奋地说:是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二、善于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争取和平,发展自己。 

 

  敢于斗争并不是我们既定的策略,那是在对抗加剧时不得不为之。我们的政策始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因此,在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这一大前提下,中国总是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那怕是有限的机遇,力争和平,发展自己。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字,远东和世界紧张局势的缓和有了可能。中国政府利用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时机,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发挥巨大的作用。在会议上经过我们的努力,促成印度支那的和平,朝鲜问题虽没有达成协议,但也不太可能再打起来了。这是一大贡献。在会议外通过中印、中缅联合声明第一次把中国所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入政府声明中,从那时起直至今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始终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得到国际社会的确认,这是中国对于世界的又一大贡献。此外,中国和英国经过协商,确定互换代办,中英关系向前迈进一步,这对于 美国力主的西方国家不承认新中国是一个突破。美国也迫于实际问题和中国进行了关于双方公民回国问题的5次会谈,这一渠道后来发展为中美大使级会谈,敌视中在国的美国也不得不保持这样一种接触。这些成就的取得,使中国得以在比较和平的环境下推进国内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巨大的社会变革。

  进入70年代,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毛泽东及时捕捉到尼克松总统在就职演说所发出的愿意改善中美关系的信号及其以后的一系列举动。作出了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决定,继而实现尼克松访华。这一非同一般的决策,不仅仅在于它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外交事件",更主要的是中美关系的缓和,引起连锁反应,中国迎来新一轮建交高潮,中国与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扩大,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更加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8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少有的缓和局面,各国贸易和投资的联系空前活跃,地区性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国际资本存量猛增,急于找到新的投资市场。邓小平敏锐地看到这对中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果断地作出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到内地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成功地吸引一千多亿美元的外资(如今已有4000亿),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的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 为90年代的高增长率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三、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第一,始终把国际的主权和国家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主 权和领土。在事关民族尊严的问题上,决不后退半步,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坚持 "主权问题是不能讨论的"的原则,决不允许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 部分的地位,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第二,继续坚持不懈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和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的崇高事业,反对干涉别国内政,主张以和平方针解决国家之间的一切分歧或争端, 而不应以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和扩大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反对经济贸易交往中的不平等现象和各种歧 视性政策与做法,更不允许动辄对别国进行所谓的经济制裁。

  第三,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和重要,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 国已经有能力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 在不同场合多次申明,人民币不贬值,并向陷入危机的国家提供总额达40亿美元的 贷款,表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风度。现在,亚洲经济已出现复苏的迹象,中国功不可没。

  在已经初露曙光的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将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更加紧密。可以想见的是,对中国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敌视的人总会有的。时下,"中国威胁论"和"中国无足轻重论"都有喧嚣。因此,在今后的国际风云中,中国能否稳步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怎样应对世界。在这里我要说,历史的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进入90年代世界并不安宁,冷战结束后,多极化的趋势虽然存在,但"一超多 强"的格局还很明显,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 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利用"人权"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近年又 出现了所谓"新干涉主义气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 家的利益,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引发的局部冲突时有 发生。世界大势就如同江泽民不久前在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中所说的: "国际形势总体上仍然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面临新的挑战。世界上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明显增加。人们普遍感到这个世界还很不安定。"根据新的情况,中国的应对之策是:冷静观察,沉着 应付,决不当头,但在国际问题上还是要有所作为,坚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国际法律准则和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实事求是地处理国际事务,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据此, 我们在实践中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