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历年成果>>文化史研究
历年成果

【刘国新】由奥运论国史

作  者
刘国新
发表/出版时间
2008年08月15日
学科分类
文化史研究
成果类型
专著
发表/出版情况
北京党史
PDF全文

    第29届奥运会结束了,鸟巢上燃烧了16天的火炬熄灭了,但人们似乎还没有从兴奋的情绪中摆脱出来,继续沉浸在欢乐之中。 

    的确,2008年北京奥运会实在是太精彩了。中国政府兑现庄严承诺,按期完成建筑风格迥异,科技含量高的场馆设施。排除各种干扰,出色地组织了一届盛大比赛,受到国际奥委会、各国运动员和媒体的一致肯定。更为北京奥运会增添亮色的是170万志愿者,他们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在各个赛场、交通站点、大街小巷提供“微笑服务”,成为北京奥运会不同于历届奥运会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我们已经实现了举办一届成功的、有特色的奥运会的目的,我们有理由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切身体会了北京美好的8月之后,潜意识里似乎还有些要表达的东西。就像欣赏完一出精彩的戏剧,当大幕缓缓落下,随着散场的人群走出剧院,外面华灯齐放,灯影扶疏,但脑子里仍然有感于剧情中。 

    点击“奥运”一词,出现最多的是“百年奥运,百年梦想”的句式。可见,奥运和国家历史联系在一起,不仅是历史学家的偏好,也是全体国人思维。旧中国,不说也罢。顶着“东亚病夫”的帽子,奥运当然只能是一场梦,而且是一场无法圆的梦。那么,奥运又折射出新中国的一些什么样场景呢? 

    第一、新中国渴望国际交流,但不拿原则做交易。新中国对奥运大家庭是秉持友好合作态度的。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尽管中国得到邀请已经不早了,但中国政府为能参加本届奥运会尽了一切努力。周总理亲自决策和处理各种准备工作。新中国建国甫定,国际交往少,不熟悉规则,特别是对国际体育组织规则更不熟悉,懂这方面知识的人凤毛麟角。因此准备工作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困难。从体育组织能否为国际奥委会承认到运动员的选拔,从如何报名参赛到怎样抵达举办城市都经过反复磋商、磨合。以至于当中国体育代表团出现在赫尔辛基时,赛事已过大半,只赶上一个尾声。尽管如此,它的象征意义大于比赛本身,说明中国渴望参与国际交往。1958年由于国际奥委会中有人坚持将台湾以“中华民国”名义留在国际奥委会,搞“两个中国”。在此情况下,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不拿原则作交易,愤然断绝了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退出国际奥委会。 

    第二、   只有以适当的策略在合适的历史条件下才能解决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58年以后的20年,中国与国际体育组织的联系中断了。这期间,恰恰是中国在指导思想上犯左的错误的时期,因此,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具体事务上都不可能有所突破。1974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他在“四人帮”横行时就大胆地提出:“国际体育组织怎么能离开我们这么一个大国呢?对国际奥委会要进一步采取积极主动方针,我们要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当时的国家体委立即开始行动,他们找国际奥委会委员一个一个地谈话,做工作,已有一定成效。遗憾的是,国内陡生变动,“游说”随之流产。但凡是工作只要做了就不白费力气。正是由于这段特殊时期的特殊经历,使中国体育界结识了许多国际奥委会的委员,其中就包括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萨马兰奇。争取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1979年,为了使中国尽早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国家体委打破僵局,调整了策略,提出台湾可以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性组织,以与此相适应的名称保留在国际体育组织里。这个策略在国内还是遇到了一些阻力,有人感到难以接受。但邓小平及时圈阅同意,使这一方案顺利提交国际奥委会。19791025日,国际奥委会在日本名古屋召开会议,通过了“名古屋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现在看来,邓小平当年在圈阅这个意见的时候一定是成竹在胸,因为这一奥运模式,恰恰是“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里的体现。如果不是在1979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的步伐就不会这么快,中国不知道还要在奥运会的大门外徘徊多久。 

    第三、中国申办、筹办、举办奥运会的过程充分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你们办奥运的决心下了没有”,这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1990年北京市筹办亚运会时出的题目。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把申办奥运放在改革开放大局中考量的,是把举办奥运当作改革开放的一个标志和成果筹划的。从1990年提出设想到2001年申奥成功,整整12年,时间不可谓不长,期间中国人民还经历了一次申办失败。但是这12年没有白过。1990年是第一个翻两番的头10年,属于打基础的10年,举办一届亚运会与我们当时的国力还是适应的。19939月,北京以两票之差,与举办第27届奥运会失之交臂。实事求是地讲,中国在2000年举办奥运会,无论是从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看,还是从国民的文明素质看都还有不小的差距。斗转星移,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000多万,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大台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完全有能力、有实力举办一届成功的有特色的奥运会会举办奥运。北京奥运会兑现庄严承诺,按期完成建筑风格迥异,科技含量高的场馆设施。排除各种干扰,出色地组织了一届盛大的比赛,更为北京奥运会增添亮色的是170万志愿者。他们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在各个赛场、在交通站点、在大街小巷提供“微笑服务”,成为北京奥运会不同于历届奥运会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中国观众在奥运会上表现出来的乐观、友好、自信以最直接的方式展示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所有这一切无不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作出最好的诠释。 

    第29届奥运会已经结束,“后奥运”这个新的时间点已经开始计时。无独有偶,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年,正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周期性调整之年,我国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既有诸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等成就,又存在生产力水平总体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依然存在、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等等问题,党的十七大得出我国仍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的结论,结合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新机遇挑战,党和国家提出完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奋斗目标。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借助奥运的东风,中国一定回进入一个又好又快的发展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