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星星 肖甡】延安精神理论研究综述
- 作 者
- 张星星 肖甡
- 发表/出版时间
- 1990年01月01日
- 学科分类
- 思想史研究
- 成果类型
- 论文
- 发表/出版情况
- 国防大学《教学研究资料》1991年1月第一期
- PDF全文
1990年10月23日至29日,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和延安地区延安精神研究会发起,在西安和延安召开了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230多篇,入选62篇,有140多名同志参加了会议。现就入选的论文综述如下:
一、延安精神的概念与内涵
与会同志认为,为使延安精神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首先应当对延安精神的概念和内涵作出比较准确、全面的概括,并取得基本一致的共识。
1、关于延安精神的概念
综合会议的论文和讨论情况,延安精神的概念可作如下概括: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活动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经过延安整风运动,总结并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和长期革命斗争经验而形成的一整套优良传统、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是全党全民的精神财富。
这里有几个需要注意的要点:第一,延安精神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的全部革命实践活动中,同时也体现在党领导的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生活中;第二,延安精神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体现了科学的世界观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论与情操;第三,延安精神从中华大地的民族文化沃土上生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继承并发展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传统美德的精华;第四,延安精神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人长期的革命战争各个时期的优良传统作风,特别是井冈山道路与史无前例的万里长征精神;第五,延安精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以一整套的优良传统、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顶天立地的英雄本色和品格。
2、关于延安精神的内涵
大家对延安精神的内涵比较集中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和人类最美好理想而奋斗的共产主义信念;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以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献身精神;第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求实精神;第四,推动民族团结,维护民族独立,争取民族解放和振兴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第六,意志统一,纪律严明,听从指挥,服从全局,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集体主义精神;第七,上下一致,平等相待,同甘共苦,团结互助,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精神。第八,为政清廉,大公无私、以身作则、忠诚奉献的榜样精神。
二、延安精神的本质特征
对这个问题会上认识不一,分歧较大,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延安精神的本质特征。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奋斗目标,共产主义理想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精神支柱。延安精神的全部内涵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共产主义的精神风貌。延安时期共产党人的斗争实践和精神风貌,都是围绕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这个核心而展开的。
2、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弘扬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传统美德是延安精神的本质特征。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延安精神从内容到形式、到语言概括,都是具有中国特点和民族风格的。延安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依托而形成的,它通过对中国人民传统美德的总结和升华,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政治智慧、勤劳勇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溶汇而成的现代形态的中华民族精神。
3、实事求是,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延安精神的本质特征。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研究延安精神不应当离开党中央在陕北13年实践活动的具体背景。延安时期以前,中国共产党曾屡犯错误,几遭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想上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之所以能在陕北立足,并使延安成为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和指挥中心,就在于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通过延安整风运动使之成为全党的自觉行动。思想路线的转变,带来了全党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的根本变化,促成了延安精神的形成。实事求是既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延安精神的本质特征。
4、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本质特征。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对延安精神不应作过于宽泛的解释。延安精神就是共产党人在当时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和反动派的重重包围封锁之下,不屈服于任何困难和压力,从实际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动大生产运动,后方军队实行屯垦政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革命风格。如果赋于延安精神过多的内容,会使延安精神的外延变得过于宽泛,使延安精神失去自身的特色。
也有同志认为,在探讨延安精神本质的时候,不应孤立地强调某一点,而忽视其内在联系及其整体性。
三、延安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
与会同志认为,延安精神既是当时客观历史条件的必然产物,又是一代共产党人身体力行、精心培育的结果;它继承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经验的精萃,同时又表现了伟大的创造精神。会上对延安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主要提出了以下观点: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是延安精神形成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思想理论基础。在延安时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逐渐为全党所掌握,毛泽东思想达到了成熟。全党同志通过整风运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学习,提高了思想理论水平;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加深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特别是掌握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为延安精神的形成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2、严峻的民族危机,敌强我弱的斗争形势和极其艰苦的自然环境是延安精神形成的外部客观条件。延安时期是革命斗争形势十分艰巨、复杂困难的时期,但严重的困难并没有把共产党人压垮,反而更加坚定了共产党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激发了共产党人团结人民挽救民族危亡、夺取革命胜利的斗争热情和苦干精神。这是延安精神能够迅速在广大范围里形成的一个重要客观条件。
3、相对稳定的根据地,三三制民主政权和党政军民团结统一是延安精神形成的内部客观条件。延安时期,党中央以陕甘宁边区为立足点,先后开辟了一批抗日民主根据地。各根据地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实行了正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动员群众,依靠群众,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党政军民之间形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联系,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这为延安精神的形成提出了可靠的政治保证。
4、对优良革命传统的继承和对长期斗争经验的正确总结是延安精神形成的直接源泉。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地树立了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宏伟目标,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作风。到延安时期,党已经历了两次失败和两次胜利的历史性转折,共产党人继承了大革命时期、井冈山时期和长征途中的优秀传统,科学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宝贵历史经验,从而形成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不仅记录着延安时期一代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而且凝聚着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无数革命先辈的生命和鲜血。
5、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扬弃和升华是延安精神形成的历史源泉。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继承并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等思想),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斗争生活实践中,给中国古老的优秀的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活力,从而创造了具有崭新时代意义的中华民族精神。
四、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
与会同志认为,延安精神是老一代共产党人创造的具有中国风格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是党领导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走向兴旺发达,国强民富的强大精神支柱。今天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老一代共产党人开创的革命事业的继续,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对确保党的事业继往开来,夺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胜利,特别是对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的阴谋,顶住压力,克服困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树立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延安精神的灵魂。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首先要学习延安时期共产党人对理想的坚定信仰和不懈追求、为理想的献身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这对当前克服“共产主义渺茫论”、摆脱在国际形势剧烈动荡情况下出现的思想困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党的基本路线。延安时期,全党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达到了政治上的高度统一,从而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国情,更加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同是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沿着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大踏步前进。
3、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延安时期的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精神风貌,与人民同甘苦,共生死,贏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建立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可以使全党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克服官僚主义、贪污腐败、任人唯亲、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恢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提高党的战斗力,使党经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
4、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调动全党和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延安精神集中表现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今天,只有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依靠自己的勤奋劳动,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才能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创造更加富裕、美好的明天。
5、把延安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邓小平同志1980年12月即指出,要努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邓小平文选》第327页。)延安时期的共产党人在极为贫乏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在紧张艰苦的斗争环境中,表现出了崇高的人生理想、高尚的生活情操、勤俭的生活作风、民主的生活秩序、平等友爱的生活关系和生动活泼、文明健康、乐观向上的生活情趣。延安精神为我们在今天物质文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了光辉的楷模。
五、当前怎样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与会同志认为,当前我们强调延安精神,无疑有强烈的现实性、针对性,但这决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继承延安精神并使之发扬光大、世代相传,对保证党在今后漫长的前进历程中永远保持正确的方向、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对我们在尖锐复杂的国际国内斗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对培养造就能保持共产党人优秀品格的可靠接班人,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应从这样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开展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活动。
1、要理直气壮地宣传延安精神,造成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去年以来,党中央加强了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革命传统、弘扬延安精神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江泽民同志亲赴延安视察,强调“要发扬延安精神”,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全国初步形成了学习和宣传延安精神的局面。这项工作必须有领导、有组织、有声有色、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各级党组织、各群众团体、各舆论部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门,都应运用各种形式宣传延安精神,使人们熟知延安精神,热爱延安精神,造成有利于弘扬延安精神的社会舆论环境。
2、要把延安精神的理论研究推向深入。对延安精神不能局限于说几句颂扬赞美的话、喊几句激昂慷慨的口号或是讲几段生动感人的故事,应上升到更高的理论层次。要深入挖掘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及其内在联系,具体探讨老一代共产党人的理论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等优秀品质的特点及其形成的规律,进一步阐明延安精神在造就一代共产党人和保证革命胜利方面的历史经验;要严肃、有力地批驳那些把共产主义理想说成是“唯意志论”、把献身精神说成是“愚昧的英雄主义”、把艰苦奋斗说成是“苦行僧主义”、把自力更生说成是“反映小农封闭心态的落后意识”等错误论调,科学地阐明延安精神的现时代意义;特别要认真研究延安精神在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问题,使延安精神充分发挥在党的建设和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方面的巨大作用。延安大学和延安地区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同志还提出设立“延安精神学”的建议。
3、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做继承和发展延安精神的带头人。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首先取决于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能否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党的领导干部应当成为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表率,这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使弘扬延安精神在全党、全社会都蔚然成风。
4、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要落实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项工作中去。延安精神本身就是一种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精神,是一种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的精神。因此,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决不能只当作空洞的口号,也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宣传教育上,而应当结合各行各业的实际,把它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使之成为推动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通过这次会议的交流,延安精神研究的理论轮廓更加清晰,理论层次更高了,研究视野更加开阔,研究角度也与现实贴得更紧了。大家希望能进一步加强延安精神理论研究的协作与交流,以使新的研究成果更快、更及时地为延安精神的宣传教育服务,把延安精神的研究与宣传工作搞得更加有声有色,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