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木】重温和牢记邓小平对八九政治风波的反思
- 作 者
- 朱佳木
- 发表/出版时间
- 2014年07月15日
- 学科分类
- 人物研究
- 成果类型
- 论文
- 发表/出版情况
- 当代中国史研究
- PDF全文
[中图分类号]K27;A849[文献标识码][1][文章编号]1005-4952(2014)04-0004-09
邓小平的一生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爱国者的一生,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在历史新时期为平息八九政治风波发挥的中流砥柱的作用,是他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爱国者的又一次鲜明体现;他在八九政治风波后作出的一系列反思,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为我们党和国家留下的弥足珍贵的政治及理论遗产。
八九政治风波刚刚平息,邓小平就指出:“这次事件爆发出来,很值得我们思索,促使我们很冷静地考虑一下过去,也考虑一下未来”。“我们要冷静反思,回顾过去,着眼未来,重视总结经验和教训,认真处理面临的问题。”[1]随后,他率先进行了深刻反思,做出了一系列深谋远虑、鞭辟入里的论述。今天,那场风波已经过去了25年,但实践反复说明,他的反思并没有过时,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显示出真理的光辉和深远的意义。面对改革开放新阶段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重温他的反思,不仅对于我们进一步总结和汲取改革开放初期的经验教训十分重要,而且对于深入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加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反思,一般是指人们在某个特定历史事件过后,探寻导致这一事件的原因,分析其本质,总结和汲取其中的经验教训,以便把工作做得更好。具体到对八九政治风波的反思,按照邓小平的说法就是:“对的要继续坚持,失误的要纠正,不足的要加点劲。总之,要总结现在,看到未来”;“使我们的失误纠正得更快,使我们的长处发扬得更好”。[1](pp.308,304)
在改革开放已进行了十年、国家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已显著提高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发生像八九政治风波那样严重的事件呢?从邓小平的分析中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得不够好。他说:“四个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精神污染,我们不是没有讲,而是缺乏一贯性,没有行动,甚至讲得都很少。”[1](p.305)这里,他特别提到1983年的反对精神污染,说那场斗争只搞了“二十几天就丢掉了。如果贯彻得力,在思想界、教育界就不会像现在这么混乱”。[2]
二是腐败现象引起群众不满。他说:“对惩治腐败,过去说了不少的话,但没有认真贯彻”。[2](p.1275)“这次出这样的乱子,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腐败现象的滋生,使一部分群众对党和政府丧失了信心”。这里他尤其强调了腐败与资产阶级自由化之间的关联,指出“腐败现象很严重,这同不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有关系。这次动乱后,大家的头脑清醒了”。[1](pp.300,325)
三是通货膨胀的催化作用。八九政治风波之所以卷入大量群众,与当时的通货膨胀有很大关系。关于这一点,从现有材料看他虽然没有直接讲过,但从他在八九政治风波过后对经济过热、通货膨胀问题的一些论述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例如,他说:改革开放后的十年“出现了通货膨胀等问题”。[1](p.306)“这几年我们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但也出现了经济发展过热的情况,带来了一系列供求关系的困难。这种现象如果在五年前就警惕,可能情况比现在好得多;哪怕在三年前注意这一问题,也会比现在好得多。”[2](p.1271)他还说过,教育“方面的失误比通货膨胀等问题更大”,“控制通货膨胀可以很快见效,而教育的失误补起来困难得多”,[1](pp.290,327)等等,意思是教育方面的失误与通货膨胀都是导致动乱的原因,只不过教育方面的问题更大,弥补起来更难。
四是党中央内部发出了两种声音。他说:“在这次动乱中赵紫阳暴露了出来,明显地站在动乱一边,实际上在搞分裂”。“有人站在动乱一方,支持他们,如赵紫阳,这更不能怪别人”。[1](pp.324,327)
五是西方国家对动乱的支持。他在1989年底会见外宾时指出:“今年发生的事件的原因也来自国际上的大气候。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开动了全部宣传机器进行煽动,给中国国内所谓的民主派、所谓的反对派,实际上是中华民族的败类以很多的鼓励和方便,因此才形成了当时那样混乱的局面。”[1](pp.347~348)
找出动乱的原因,不等于就认清了动乱的本质。比如,说动乱原因之一是腐败现象滋生,能不能说动乱的本质就是反腐败呢?显然不能。邓小平说得好:“人民要求反腐败,我们当然接受。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提出的所谓反腐败的口号,我们也要当好话来接受。”就是说,同样反腐败,立场、动机、目标可以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那么,这场动乱的本质,或者说性质、实质、要害是什么呢?对此,邓小平一针见血地回答:“要颠覆我们的国家,颠覆我们的党,这是问题的实质”,[1](p.303)“是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是个要害”。[1](p.311)“要害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他指出:“这一场动乱完全是有计划的阴谋活动,他们想把一个很有前途的中国变成没有希望的中国,使我们永远没有希望”。[2](p.1273)“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1](p.311)帝国主义要“把过去不能控制的国家纳入他们的势力范围。看清了这一点,就有助于认清问题的本质,总结经验教训”。[1](p.348)他还说过:这场风波“是国际的大气候和中国自己的小气候所决定了的,是一定要来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1](p.302)就是说,动乱的本质、要害在于,国内外敌对势力要通过煽动和扩大骚乱,推翻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
找出了动乱的原因,又认清了动乱的本质,经验教训就好总结了。综观邓小平在八九政治风波后的反思,笔者认为,大体可以把他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归纳为九个方面。
一、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坚定“三步走”的奋斗目标
1989年,极少数人利用学潮在北京和一些地方掀起一场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政治动乱,进而在北京发展成新中国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反革命暴乱。因此,要对八九政治风波反思,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制定的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及“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是否错了?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或者解决得不正确,反思不仅难以进行,而且会走偏方向。对此,邓小平在风波过后的第一次公开讲话,即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讲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包括我们发展战略的‘三部曲’,正确不正确?是不是因为发生了这次动乱,我们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就发生问题?我们目标是不是一个‘左’的目标?是否还要继续用它作为我们今后奋斗的目标?这些大的问题,必须作出明确、肯定的回答。”[1](p.305)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改革开放总方针是否正确的问题,他斩钉截铁地说:“改革开放这个基本点错了没有?没有错。没有改革开放,怎么会有今天?这十年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应该说我们上了一个台阶,尽管出现了通货膨胀等问题,但十年改革开放的成绩要充分估计够。”“重要的是,切不要把中国搞成一个关闭性的国家。实行关闭政策的做法对我们极为不利,连信息都不灵通。”[1](p.306)后来他又多次说过:“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成果,‘六·四’这个关我们闯不过,闯不过就乱……为什么‘六·四’以后我们的国家能够很稳定?就是因为我们搞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1](p.371)对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否正确的问题,他的回答是:“我们第一个翻一番的目标已经完成了,第二个翻一番的目标计划用十二年完成,再往后五十年,达到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对此,我想我们做出的不是一个‘左’的判断,制定的也不是一个过急的目标。因此,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应当说,我们所制定的战略目标,现在至少不能说是失败的。在六十一年后,一个十五亿人口的国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是了不起的事情。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应该是能够做到的。不能因为这次事件的发生,就说我们的战略目标错了。”[1](p.305)对这些重大问题做出明确的肯定的回答,也就从根本上消除了人们心中的疑虑,为全党的反思定了音。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所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中的一个,也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八九政治风波之后,邓小平说:“四个坚持本身没有错,如果说有错误的话,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不够一贯,没有把它作为基本思想来教育人民,教育学生,教育全体干部和共产党员。”[1](p.305)他强调,“总结历史经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十分重要,特别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决不能放松,否则我们非垮台不可。”[2](p.1295)“没有这‘四个坚持’,特别是党的领导,什么事情也搞不好,会出问题。出问题就不是小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2](p.1363)具体到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他指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此已经做出了恰当的评价,“对毛泽东同志晚年错误的批评不能过分,不能出格,因为否定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意味着否定我们国家的一段重要历史。这就会造成思想混乱,导致政治的不稳定。”[1](p.284)具体到社会主义道路,他指出:“我们搞的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有凝聚力,才能解决大家的困难,才能避免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1](p.357)“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前提,改革开放就会走向资本主义,比如说两极分化。”[2](p.1317)具体到人民民主专政,他指出:“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新兴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本身的力量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肯定弱于资本主义,不靠专政就抵制不住资本主义的进攻。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叫人民民主专政。在四个坚持中,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条不低于其他三条。”[1](p.365)针对国内外一些人对我们只搞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的指责,他明确指出:“这不对。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有前提的,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p.332)“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我们讲的改革与他们不同,这个问题还要继续争论的。”[1](p.297)
三、坚决反对和惩治腐败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醒我们党在取得全国胜利后,要特别防止在糖衣炮弹面前打败仗。以后,他领导全党开展了多次以防止腐化和官僚主义为主题的政治运动,遏制了腐败的滋生和蔓延。但随着党执政时间的延长,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现象逐渐增多,中间虽然也开展过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斗争,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做到持之以恒,以至于腐败之风愈刮愈凶,引起群众强烈不满。对此,邓小平指出:“动乱给我们上了一堂大课。多年来,我们的一些同志埋头于具体事务,对政治动态不关心,对思想工作不重视,对腐败现象警惕不足,纠正的措施也不得力。”他强调:“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他还提出要搞廉洁政治,说“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1](pp.325,313,327)
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个最大成果,是将党的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阶级斗争消失了,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失灵了,更不意味着党的全部工作就是经济建设,可以放松或放弃其他方面的工作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反复强调,要一手抓经济建设、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党的建设、抓思想政治工作、抓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抓社会风气好转、抓打击经济犯罪,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八九政治风波刚刚平息,他就指出:“今天回头来看,出现了明显的不足,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一硬一软不相称,配合得不好。讲这点,可能对我们以后制定方针政策有好处。”“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1](pp.306,290)对此,他特别解释道:“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1](p.306)而他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正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理想信念的教育,艰苦奋斗的教育,社会公德的教育,包括对文艺战线和书刊市场的整顿,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清理。邓小平说:“要抓紧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1](p.318)“我们要对子孙后代讲历史。人人都要有个信念,没有信念团结不起来,不会往前奔,只会怨这怨那,起码是颓废,这是不行的。”[2](p.1309)“思想教育工作要加强。艰苦奋斗还是需要的,前一时期讲得少了,做得更少,自力更生为主也讲得少了。”“对文艺战线再加以整顿,整顿书刊市场照现在的部署坚持下去”。“开放以后,一些腐朽的东西也跟着进来了,中国的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丑恶的现象,如吸毒、嫖娼、经济犯罪等。要注意很好地抓,坚决取缔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发展。”[1](pp.349,318,379)
五、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安全
八九政治风波的一个重要原因和实质在于,西方世界要推翻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要把中国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和资本主义的轨道,这是前面已经说过的。针对这一点,邓小平指出:“这次动乱从反面教育了我们。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对这一点我们比过去更清楚了。”[1](p.348)“西方世界确实希望中国动乱。不但希望中国动乱,也希望苏联、东欧都乱……美国现在有一种提法:打一场无硝烟的世界大战。我们要警惕。资本主义是想最终战胜社会主义,过去拿武器,用原子弹、氢弹,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现在搞和平演变。”[1](pp.325~326)他说,要维护人权,但更要维护国权、国格,在涉及国家独立主权、尊严的问题上绝不能示弱。针对西方的制裁,他指出:“中国的特点是建国四十多年来大部分时间是在国际制裁之下发展起来的。我们别的本事没有,但抵抗制裁是够格的。”[1](p.359)“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你越怕,越示弱,人家劲头就越大。并不因为你软了人家就对你好一些,反倒是你软了人家看不起你。”[1](p.320)他强调,连自己国家的独立、主权都能背叛的人是不值得信任和尊重的,“如果中国不尊重自己,中国就站不住……中国任何一个领导人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都会垮台的,中国人民不会原谅的”。[1](p.332)
六、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一个稳定的环境,这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在八九政治风波过后,他再次指出:“这次动乱还使我们更加认识到稳定的重要性。前不久尼克松、基辛格来中国访问时,我对他们说,中国要摆脱贫困,实现四个现代化,最关键的问题是需要稳定。”[1](p.348)除了“最关键的问题”这一提法,他还把稳定说成是首要的、头号的、压倒一切的问题,并且认为这不仅是对中国自己负责,同时也是对全世界全人类负责。针对照搬多党轮流执政、三权鼎立等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他说:“如果追求形式上的民主,结果是既实现不了民主,经济也得不到发展,只会出现国家混乱、人心涣散的局面。”[1](p.284)“如果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游行,什么事也不要干了,外国资金也不会进来了。”[1](p.286)“如果我们现在十亿人搞多党竞选,一定会出现‘文化大革命’中那样‘全面内战’的混乱局面。”[1](p.285)对于动乱的后果,他警告说:“现在要是中国乱起来,就决不只是‘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问题。那时还有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威信,说是‘全面内战’,到底不是大打,真正的内战并没有出现。现在就不同了,如果再乱,乱到党不起作用了,国家权力不起作用了,这一派抓一部分军队,那一派抓一部分军队,就是个内战的局面。一些所谓民主斗士只要一拿到权力,他们之间就会打起来。一打内战就是血流成河……各霸一方,生产衰落,交通中断,难民不是百万、千万而是成亿地往外面跑”。[1](pp.360~361)
七、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先富裕起来,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同时,他一再强调,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这两条,“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他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1](pp.110~111)八九政治风波后,他从保持稳定的角度,再次强调了共同富裕的重要性。他说:“如果中国只有一千万人富裕了,十亿多人还是贫困的,那怎么能解决稳定问题?”“中国情况是非常特殊的,即使百分之五十一的人先富裕起来了,还有百分之四十九,也就是六亿多人仍处于贫困之中,也不会有稳定。”[2](p.1312)“中国有十一亿人口,如果十分之一富裕,就是一亿多人富裕,相应地有九亿多人摆脱不了贫困,就不能不革命啊!”[2](p.1317)“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2](p.1324)“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2](p.1364)总之,“我们的政策应该是既不能鼓励懒汉,又不能造成打‘内仗’。”[2](p.1357)对于如何防止两极分化的问题,他提出解决的办法之一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而且“在本世纪末(即20世纪末——笔者注)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1](p.37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活资料的分配最终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要防止两极分化,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此,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反复指出:“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1](p.149)八九政治风波后,他又通过阐述农业改革“两个飞跃”的思想,对这个观点进行了再次强调。他说:“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也一样,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2](p.1349)“仅是一家一户的耕作,不向集体化集约化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不可能的。”[2](p.1350)
八、防止经济过热
前面讲到,导致八九政治风波时卷进那么多群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货膨胀,而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是经济过热。八九政治风波后,邓小平指出:“十年的发展使我们上了一个台阶……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就是经济发展过热。”[2](p.1266)“经济‘过热’,确实带来一些问题。比如,票子发得多了一点,物价波动大了一点,重复建设比较严重,造成了一些浪费。”[1](p.376)他总结说:“什么时候政府都要管住金融。通货膨胀,人民受损失。人民币不能贬值太多,市场物价要控制住。”[2](pp.1361~1362)“我们的一条经验是,发展顺利时要看到出现的新问题,发展要适度,经济过热就容易出毛病。”[1](p.288)“要考虑到发展快会带来什么新问题,尽量避免出现过失。即使出现了,也要尽量缩小。”[2](p.1271)
九、防止党内特别是中央内部出问题
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尤其是中共中央的领导权,必须牢牢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这是我们党永葆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我们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可靠保障。八九政治风波后,邓小平把这一问题更加尖锐地提了出来。他说:“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1](p.365)“真正要出问题,是我们内部出问题,别人拿我们没有办法,美国也没办法。因此我们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包括自我教育,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不搞特殊化,这是过硬的东西。”[2](p.1332)“如果中央自己乱了阵脚,那就难说了。这是最关键的问题。”[1](p.310)回顾1981~1989年的那几年,他指出:“过去两个总书记都没有站住,并不是选的时候不合适。选的时候没有选错,但后来他们在根本问题上,就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上犯了错误,栽了跟头。”[1](p.324)在那篇著名的“南方谈话”也是《邓小平文选》第3卷的封卷篇中,他再次强调:“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这是眼前的一个问题,并不是已经顺利解决了,希望解决得好。”[1](p.380)
以上归纳的邓小平对八九政治风波反思所总结的九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也可以看成是他的九点结论。如果把它们再概括成一句话,或者说找出他反思的核心思想,我想没有比他所讲的“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1](pp.370~371)这几句话更恰当的表述了。八九政治风波平息至今25年来,我们国家不仅没有出现某些人一再预言的“崩溃”,相反提前完成了第二个“翻一番”的目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由第12位上升到第2位[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了18倍和13倍,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获得大幅度增强和提高,而且正朝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奋斗目标胜利迈进。之所以能做到这一切,从根本上说,就得益于邓小平的上述反思和全党对他反思的认同,特别是得益于他反思结论中的核心思想,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围绕深化改革和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问题,做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论述,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改革开放历史时指出:“三十五年来的改革历程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也经历过曲折,但由于方向正确、驾驭得当,有了问题能及时纠正,所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3]他一方面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3](p.1);另一方面强调,“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3](p.14);并反复告诫全党,“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必须头脑十分清醒。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3](p.15)只要把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与邓小平的上述反思加以对比便不难看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认真汲取包括八九政治风波在内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各方面经验教训,切实继承并努力发展包括对八九政治风波反思在内的邓小平理论;对党的基本路线在阐述上更加深刻而系统,在执行上更加坚定而全面。这条路线已经保证我们取得了“翻两番”的辉煌胜利,只要继续坚持这条路线不动摇,牢记邓小平对八九政治风波的反思,我们也一定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
[ 参 引 文 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4、327页。
[2]《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73页。
[3]《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