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历年成果>>理论与方法研究
历年成果

【宋月红】社会历史调查与国史研究

作  者
宋月红
发表/出版时间
2005年10月21日
学科分类
理论与方法研究
成果类型
论文
发表/出版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PDF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和思维方式日益多样化。整个社会处在不断变动状态。以这样的阶级阶层和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社会历史,与稳定、持续发展着的国史相比,更趋活跃和复杂多变。而且,随着国家与社会互动方式的转变,即主要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国家与社会相互依存关系的强弱此消彼长,社会自主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历史发展的相对独立性也越来越大。

  一、社会历史调查对国史研究的意义

  当代中国社会历史与国史的关系及其变化表明,社会历史调查无疑对促进国史研究具有历史观和学科建设的意义。

  首先,社会历史调查是贯彻唯物历史观来研究国史的重要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它“消除了以往的历史理论的两个主要缺点。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第二,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唯物历史观强调从社会关系体系和物质生产考察一切历史的发展,强调对人民大众历史主体性的充分尊重和发挥。因此,在国史研究中坚持和贯彻唯物史观,就必须深入当代中国社会,并着重研究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及经济社会状况;必须深入人民大众这一历史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贴近他们的社会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国史中一切思想的根源,找到国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和社会源泉。

  其次,社会历史调查是通过社情民意来认识和反映国史的重要途径。社会历史调查就是要深入社会,去把握社会的变迁、社会发展的程度、社会历史的总体面貌;深入民众,尤其是访谈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去把握民众的历史意识和对历史的认知程度;深入历史遗存,去把握历史记载的整体面貌。而且,这三方面是相互印证和互补的。从而,依社会历史调查的结果,来认识和研究社会历史的变化规律与特点,判断社会历史的性质与本质特征,将社会历史调查运用到国史研究中,既有利于认识国史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也有利于认识国史发展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如果单纯依据历史文献资料,是难以全面看到历史的具体情况的。因为,诸如历史文献资料往往反映的是历史的决策或者是历史的结果,而对复杂的历史过程则不可能尽其详。也许这并不影响对历史主流和性质的基本判断,却难以对历史的曲折复杂性进行更为深入的把握。之所以在当代中国历史研究中仍然出现为数不少的历史悬案,除了认识的局限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或对其历史记载的不具体,一些史实无从查考;或只记载了历史的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另外的方面。那么,通过社会历史调查探寻历史发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则是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的。

  社会历史调查对于认识历史、了解国情的意义,如毛泽东在《兴国调查》前言中所说,这次调查做了8个家庭的调查,“这是我从来没有做过的,其实没有这种调查,就没有农村的基本概念”。如果国史研究者缺乏对所要研究的具体对象的实地的和历史的调查,或许通过历史文献等资料能了解一些政策或规章制度的文本内容,却不晓得政策和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依此写出的历史更多的是概念化的历史;或者通过当事人的书面总结,能知道一些历史的结果,但这一结果是怎样获得的,依逻辑的推理,则难免有失偏颇。而社会历史调查,则有利于研究者对其所要研究的对象进行深入的体察,形成对事物本体的基本认识,做到“心中有数”。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读文献文本和运用文献资料,写出诸如政策、制度与其实施过程相统一的国史著述来。

  第三,社会历史调查是通过对当代中国社会历史的研究而充实国史研究的重要手段。社会历史调查不仅能够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进而丰富国史研究的史料,而且能够为国史研究提供可资比较的对象。如对国史中的政策研究、制度研究,通过社会历史调查来研究相应的社会历史,就能够在社会效益的意义上了解这些政策和制度的实际效能如何,其变革的社会原因又是怎样的。因为这些政策和制度总是要作用于相应社会领域的,并对社会发生影响。如国史研究中的思想研究,通过社会历史调查,就能够将这一思想与相应的社会历史相联系,来评价其历史地位和社会反响。可以说,社会历史调查不仅是开辟当代中国社会历史研究的直接手段,而且是有利于国史研究拓宽研究内容和角度,并以多样性的史料和全方位的研究领域为支撑,逐步成长为独立完整的学科门类的。

  二、社会历史调查在国史研究中的应用

  国史是正在发展着的历史,国史研究是当代人研究当代史的认识活动。因此,国史研究开展社会历史调查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它有着深厚的研究资源和优势。其一,当代中国社会历史不长,一些历史要素仍然在当下发生着作用,追溯历史的线索直接而丰富。其二,重大历史的见证人、亲历者还在,他们能够提供诸如回忆、口述形式的历史研究素材。其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调查手段的多样化,促使调查工作更为系统、科学和便捷。其四,社会历史调查的科学性能够得到更为直接和多方面多渠道的检验。

  社会历史调查是综合性的和跨学科的研究工作,它以历史研究为主轴,以社会学为基本研究方法,辅之以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多学科门类。建国以来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的社会历史调查,主要是围绕社会结构、民族族群变迁、分布地域、经济生活、语言文字、心理素质等展开的,可以说是多学科多部门多领域相互协作的结果。这一社会历史调查不仅为民族识别提供了历史依据,而且基本廓清了民族地区的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为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提供了历史依据。不仅如此,这样的社会历史调查是以实地调查为特征的,反映了民族地区的社会状况,因而成为我国一定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依据。研究国史中这一时期的民族发展史,当然也应该去研究其所依据的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检验这一社会历史调查的可靠性,并丰富其内容,更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社会历史调查来实现。这就需要我们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入总结社会历史调查的经验,并结合现代社会科学中较适宜的理论与方法,努力建构适合当代中国历史研究的社会历史调查的理论与方法论体系。同时,还应该有领导有组织地实施社会历史调查工程,规划社会历史调查的战略布局,尤其以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的社会基础和历史基础问题的调查为重点,诸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历史基础等,进行一系列子项目的调查研究,并有计划分步骤地建立起关于当代中国历史的社会历史调查资料库,逐步形成和完善社会历史调查研究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