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荣】自觉贯彻群众路线确保科研工作服务人民
- 作 者
- 王巧荣
- 发表/出版时间
- 2013年08月23日
- 学科分类
- 理论与方法研究
- 成果类型
- 论文
- 发表/出版情况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PDF全文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按照十八大的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非常重要和必要。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关键是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三个问题,着力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群众观念。
第一,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自觉做到一切工作为了群众、全心全意服务群众。
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回答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无论是理论宣传工作还是科研工作,都要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与群众一起、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把为了群众、服务群众作为基点和归宿,更好地宣传引导群众、动员激励群众,更好地为人民群众代言、为人民群众谋利。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责任,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只有自觉贯彻群众路线,主动面向群众、热忱服务群众,才能确保社科工作属于人民、服务人民的性质和方向。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形势总体很好,广大干部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性很高。与此同时,我们在前进道路上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越是矛盾突出、问题复杂,越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引导群众正确分析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的根本利益和实现自身利益的途径,自觉为改革发展稳定贡献力量。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各级党员干部必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了,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
“相信谁、依靠谁”,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九十多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人民群众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自己的位置,增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必须始终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真正做到让群众来参与、让群众来评判、让群众唱主角,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第三,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正确定位自己,争做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科研工作者。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就是要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
王伟光院长在中国社科院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讲话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它扎根于人民,来自于实践,离开了人民群众和火热的社会实践,学术研究就会失去方向和灵魂,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和科研人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根本方法开展学术研究。他号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党和人民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真正写出为现实需要、风格朴实、具有中国话语特征和民族特色的研究成果。
我院作为国家科研机构,肩负着更好地落实创新为民、以创新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每一名研究人员,都要增强群众观点,视人民群众为亲人、把人民群众当主人,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要坚持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精神父母,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赤诚之心、赤子之心,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自觉把人生坐标定位于服务人民群众,把个人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科研事业,、切实履行好人民群众赋予的神圣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