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历年成果>>理论与方法研究
历年成果

【朱佳木】国史学科与党史学科的关系

作  者
朱佳木
发表/出版时间
2010年07月01日
学科分类
理论与方法研究
成果类型
论文
发表/出版情况
光明日报第5版
PDF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简称国史研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研究、总结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逐渐兴起的。因此,国史研究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如何认识和处理同党史研究之间关系的问题。在我们国家,党史必然是国史的核心,党史走向必然决定国史的走向;国史编研与党在建国后历史的编研难免会有内容上的交叉和重合,学科理论也难免会有一些相通或相近之处。但应当看到,党史编研的对象毕竟是党的历史,学科定位是政治学;即使从史学角度看,它也属于专史范畴。而国史编研的对象则是中国在现代或当代的历史,它与中国近代史的编研相衔接,纯属史学学科。二者无论在编研角度、范围、重点上,还是在学科理论和方法上,都会有也应当有明显的不同。

  第一,国史编研与党史编研的角度不同。党史编研是从执政党的角度出发,它要弄清楚、说清楚的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如何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如何把这些路线、方针、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等。而国史编研的角度是整个国家的历史,它要弄清楚、说清楚的是国家政权机关如何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济、社会、文化、外交、国防等各项事业是如何发展的,各项行政制度、法律法规是如何制定修订的等问题。

  第二,国史编研与党史编研的范围不同。党史编研的对象是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及其执政规律和经验,因此,它编研的范围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重要会议、重要事件、重要人物。至于其他领域,比如社会领域的变迁,像婚姻、民俗、服饰、饮食、娱乐方式、人际交往、人口素质,乃至语言的变化等等,则主要是国史学科可以并且应当设置专业、进行研究的。可见,国史编研的范围要比党史编研宽得多。

  第三,国史编研与党史编研的重点不同。党史编研的重点应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重大决策出台的过程,党的思想理论、组织、制度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的发展状况,党的领导人、模范党员和与党关系密切的人物的历史和事迹等等。对于这些,国史编研虽然也会有所涉及,但更多的应当研究国家政权机关的活动和行政制度、人事制度的建立与改革,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过程,经济、文化、社会各界的精英人物等等。

  第四,国史编研与党史编研在学科理论与方法上也不完全相同。党史编研作为政治学的分支学科,需要更多地运用政治学的方法,多研究一些在古代或近代历史中没有遇到过的特殊问题。而国史编研作为史学的分支学科,则应当基本运用史学的方法,多研究一些与古代、近代历史或其他国家历史之间带有共性的问题等。

  2010年7月1日《光明日报》第5版(朱佳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