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仓】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时代价值
- 作 者
- 刘仓
- 发表/出版时间
- 2009年11月20日
- 学科分类
- 理论与方法研究
- 成果类型
- 论文
- 发表/出版情况
- PDF全文
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因此,总结历史经验是历久弥新的课题,也是探索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本途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科学总结党在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对于党员干部提高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能力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其中,学习和总结历史经验是题中应有之义。共产党人向来有尊史、治史、学史、用史的优良传统。恩格斯曾经指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任何一个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1]p(650)他还说过:“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2](P66)[1]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3](P533)[2]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强调,“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特别是要学习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我们要用历史教育人民、教育青年、教育干部。江泽民也多次指出,领导干部除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市场经济、现代科学技术等基本知识之外,还要学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和现代史。他说:“一名领导干部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者;一个政党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一个民族不善于从历史中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p301)[3]在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新世纪,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善于科学总结经验、注重认真学习经验,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好、发展好。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也是在总结经验中不断前进的。善于总结和学习经验,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5][4]
总结、尊重、珍惜和运用党在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重要途径,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重要条件。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正反方面的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以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总结建国以后正反两方面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着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中心问题,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思想武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总结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每当在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实现实践和理论上的飞跃,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也会上一个新台阶。正像江泽民在1999年初所说,学习理论要同了解历史实践、总结历史经验结合起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涵和体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我们刚刚总结了改革开放二十年的丰富经验,目的就是要运用这些宝贵经验来教育全党同志,使大家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4](p305)[5]
二、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对党员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时代价值
科学总结党在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有助于党员干部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清代历史学家龚自珍曾经说,“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意思是说,要想探索宇宙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首先研究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也说过:“言国情者,必与历史并举”。因为“昔日之国情,即今日之历史;来日之历史,犹今日之国情。”[6](p117)[6]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邓小平在科学回顾和总结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过程时说:“这个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所以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7](p206、3)[7]江泽民也意味深长地指出:“作为当代中国的领导干部,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也就不能胜任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责。”[8](p1962)[8]他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只有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独立自主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历史真理。”[9](p360)[9]通过学习历史,党员干部可以深入领会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深刻认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从而倍加珍惜党和人民探索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而不会偏离这条康庄大道。
科学总结党在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有助于领导干部提高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从而提高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能力。1942年,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现在我们要研究党史,但这并不是说要把历史上每一件事统统搞清楚了才可以办事,而是要把党的路线政策的历史发展搞清楚。这对研究今天的路线政策,加强党内教育,推进各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我们要研究哪些是过去的成功和胜利,哪些是失败,前车之覆,后车之鉴。”[10](p339)[10]1987年5月,邓小平在向荷兰首相吕贝尔斯介绍我们党的历史之后说:“我为什么讲这个历史?因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这样来制定方针政策,就能统一全党思想,达到新的团结。”[7](p234-235)[11]江泽民也非常重视总结历史上治乱、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对于提高治国安邦能力的重要意义。他语重心长地指出:“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都应具备。不读点历史,不了解中国历史和外国历史,不知道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不掌握中外历史上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怎么治理社会、治理国家啊?所以我始终主张,我们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读点历史。”[11](p700)[12]2006年7月,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中国革命史,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增强贯彻荡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光荣的革命传统。[12] [13]
科学总结党在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有助于党员干部培养强国富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江泽民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的过程中,还塑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64字”创业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牛玉儒精神、任长霞精神等等,锻造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机体中不可分割的灵魂。邓小平指出:“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7](p357-358)[14]伟大的创业时代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党员干部有责任成为传统文化的最优秀的继承者、发扬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成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典范,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不竭的动力。
科学总结党在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历史观,有助于党员干部提高辨别善恶是非和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能力。最近,一些日本右翼势力不顾中韩等国的严正抗议,大肆篡改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战争,公然为侵略战争翻案。台独势力在历史问题上也搞“去中国化”,妄图割断台湾和大陆的历史联系,为“台湾独立”制造舆论。苏联亡党亡国的原因之一,就是从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列宁,以致否定了十月革命的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也有人攻击共和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杀人的历史,共和国的几十年,“都可以说是腥风血雨的历史”。试问,如果共和国确是一部错误连续的历史,那么怎么能解释共和国蓬勃发展的现实?如果中国社会主义是一种罪恶,怎样解释中国短短50多年走过了西方一、二百年走的现代化进程?如果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错误的根源,那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岂不就失去了历史依据?这种诬蔑党和共和国历史的潜台词是不言自明的。龚自珍曾经精辟地指出:“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党员干部特别高级干部,如何看待党和国家的历史,对于维护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于维系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支柱,对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总结党在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有助于加强党自身的先进性建设,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近86年的光辉历程,党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都是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胡锦涛指出,要注重总结和发扬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保持先进性的历史经验,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和认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扎实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各项工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两个务必”,切实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各项工作中去。[12][15]
三、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方法论意义
运用什么样的历史观总结经验教训,是一个根本的问题。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总结经验教训,就会得出有益于广大人民的观点和结论;站在剥削阶级立场上,运用唯心主义历史观,就可能得出不利于广大人民的观点和结论。因此,如何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有助于党员干部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历史经验,以正确的理论武装人,以辉煌的成就鼓舞人,以成功的经验启迪人,以失败的教训警示人,以科学的规律引导人,以伟大的事业感召人,才是科学的方法和态度。
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最根本的原则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全面地占有材料,从中引出规律性的结论。具体来说应包括以下方法:
坚持历史的观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萌芽到成长壮大、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总结历史经验,应该把对象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考察,判断它的历史价值和局限,不能以今天的标准来衡量一切。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13](p375)[16]1956年11月,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曾经指出:“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14](p157)[17]
坚持全面的观点和发展观点,把握对象的本质和主流。在对象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中,是正确的方面占主流,还是错误的方面占主流;是成功的经验占主要地位,还是失败的教训占主要地位;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划分。既要坚持两点论,也要坚持重点论。
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对事物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不夸大、不缩小、不文过饰非、不无限拔高。邓小平在评价党和毛泽东的错误时指出:“对于错误,包括毛泽东同志的错误,一定要毫不含糊地进行批评,但是一定要实事求是。分析各种不同的情况,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个人品质上。毛泽东同志不是孤立的个人,他直到去世,一直是我们党的领袖。对于毛泽东同志的错误,不能写过头。写过头,给毛泽东同志抹黑,也就是给我们党、我们国家抹黑。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15](p301-302)[18]如果“否定毛主席,就是否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定了整个这一段历史。”[16](p493)[19]
坚持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分析对象,防止绝对地肯定或者绝对地肯定。邓小平曾说:“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也才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15](p244)[20]当我们说某个历史事件成功或者比较成功的时候,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好,没有任何教训可以总结了;当我们说某个历史事件严重的错误、甚至全局性的错误的时候,也并不是说没有任何可以肯定的东西了。究竟是错误占主要地位,还是正确占主要地位,错误与正确的程度和影响如何;不能因为某方面正确就认为完美无缺,也不能因为某方面错误就一无是处。
坚持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统一,内因是决定性的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在总结历史经验的时候,应着重分析内因,而不应过分地强调外因的作用。在总结历史经验的时候,除了分析历史条件、社会条件、国际条件等因素之外,关键分析我们党实施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自身的建设问题,哪些是成功的,哪些还存在重大的缺陷或不足;正确的经验应该如何继续坚持、发展和创新,错误的教训应该如何避免重犯,并且找出解决的办法。
在总结失败的教训的时候,应着重分析错误的内容和原因,而不应简单地归结为个人品质问题。毛泽东在《学习的时局》中指出:“不应着重于一些个别同志的责任方面,而应着重于当时环境的分析,当时的错误的内容,当时错误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3](p938)[21]
同时,还要辩证地看待错误和挫折背后孕育的积极成果。能否科学地对待自己的错误,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成熟的标准,也是一个政党是否具有生命力的主要标志。对于一个郑重的负责任的政党来说,不在于它不犯错误,而在于它如何对待错误,避免重犯错误,在纠正错误中把自己的事业推向前进。错误和挫折并不纯粹是消极因素,也孕育着走向胜利的基因。正像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17](p432)[22]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
[4]《江泽民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06。
[5]《人民日报》2004年12月3日。
[6]《李大钊文集》上[M],人民出版社,1984。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
[8]《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M],人民出版社,1999。
[9]《江泽民文选》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6。
[10]《毛泽东文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3。
[11]《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12]《人民日报》2006年7月26日。
[13]《列宁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
[14]《毛泽东文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1999。
[15]《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
[16]《邓小平年谱》上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