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历年成果>>理论与方法研究
历年成果

【程中原】也谈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

作  者
程中原
发表/出版时间
2009年03月23日
学科分类
理论与方法研究
成果类型
论文
发表/出版情况
北京日报
PDF全文
  关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近年来讨论得很热烈,我也来谈一点看法。

 

  ■对于鸦片战争后一百多年中国历史的分期,在较长时期内,采用的是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这样的“三分法”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一百多年中国历史的分期,在较长时期内,采用的是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这样的三分法。近代史,即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同时开始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现代史,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中国革命有了工人阶级领导,其性质是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目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这个革命任务的完成。当代史,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对这一百多年历史的分期,以鸦片战争为起点,从未有过异议;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为界碑,也被普遍认同。但由于视角不同、标准不一,分法也不一样,主要着眼于政权更迭的,以辛亥革命为界碑,分为晚清史和中华民国史,延续下来,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要着眼于革命性质不同的,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史以五四运动为界碑,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延续下来,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主要着眼于社会性质变革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界碑,分为近代史和现代史。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中国近代通史》,其时限就是1840年到1949年。理由是这一百多年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其不足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民主革命区分不够鲜明,从而五四运动的界碑意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够突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分期,避免了这种不足。教材统称为“近现代史”,分为三编: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6)。这三编,相对应说来,就是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这种分期为大家接受,说明三分法还是有它的生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称当代史行不行

  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与中华民国史、清史、明史、元史、宋史……相应的称谓,与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相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称当代史行不行?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在中国,二十四史,是按皇朝更迭,也就是说按朝代来编修的。这是一个传统。在汉语里,指称当前所处的时代,过去通常称本朝、当朝,现在称当代、当今,这是通行的讲法,没有也不会引起任何歧义。《当代中国史研究》这本杂志,顾名思义,是研究当代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的。倒是“当代中国研究所”这个名称容易被认为是研究当今中国现实问题的。有了这个“史”字,与近代史、现代史区分得很清楚。应该说,“当代中国史”或“中国当代史”及其简称“当代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符合历史实际,没有歧义,是站得住,用得着,废不了的。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六十年的历史进行划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分期

  那么,当代中国史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应该怎样分期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为标志,中国的历史揭开了全新的一页。国体、政体,国号、国旗、国歌、国徽,……全都变了。总之,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被推翻了,建立了以工人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分期的一个界碑。这是一个毫无疑义的结论,是否认不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六十年的历史划分段落,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分期,而是这一历史时期内的分段。但习惯叫做“分期”。我们姑且采用习惯的说法。分期的主要依据,是在一定时期内做什么与怎样做的不同,即目标、任务与路线、方针的发展、变换。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分期问题上,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都认为国史的分期同党史的分期没有什么不同,都采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的分法,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时期;历史转折的准备阶段。

  最主要的分歧是:对粉碎“四人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两年怎么看。有人认为应该放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理由是“文化大革命”的一套还在延续。多数人认为,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段落,不能说粉碎“四人帮”以后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与此相关联的,这两年应该放在新时期里面吗?对此也有不同看法。《历史决议》的态度很鲜明,这两年就是放在“历史转折时期”这个部分来评述的。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讲话中说:“粉碎‘四人帮’以后三年的前两年,做了很多工作,没有那两年的准备,三中全会明确地确立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是不可能的。所以,前两年是为三中全会做了准备。”(《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42页)

  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历史的分段问题,普遍认同的意见是从1978年冬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包括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开始,把以下四件事作为分段的界碑:1982年十二大;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2000年春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

  还有一种分期方法,就是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六十年的历史,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碑,分为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分别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这样来分期、分段,对认识和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较为全面,越来越被大家认同。

  2009年3月23日《北京日报》第19版“理论周刊·文史”(程中原: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

  关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分期的四种主要观点

  ●着眼于政权更迭的,以辛亥革命(1912年)为界碑,分为晚清史和中华民国史,延续下来,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着眼于革命性质不同的,以五四运动(1919年)为界碑,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延续下来,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着眼于社会性质变革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为界碑,分为近代史和现代史。

  ●高校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分期。教材统称为“近现代史”,分为三编: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6)。这三编,相对应说来,就是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