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历年成果>>理论与对策研究
历年成果

【郑有贵】夯实共享发展的所有制基础

作  者
郑有贵
发表/出版时间
2016年03月18日
学科分类
理论与对策研究
成果类型
论文
发表/出版情况
红旗文稿
PDF全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共享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一道列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的新理念,这是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出发,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一次理念创新。

   一、共享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要求,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理论升华,不仅把共享发展成果的政策主张由分配环节贯穿到发展的整个过程,还由政策取向上升到引领发展思路和政策改进的理念的新高度。

  共享发展理念是尊重经济社会规律的理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地标立了共同富裕的方向,这并非是“乌托邦”,而是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目标境界。发展与共享,两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可以促进生产与消费的均衡,避免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波动乃至经济危机。我国能够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克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大冲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从而保障生产与消费的基本均衡。另一方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仅体现公平,也使付出与回报一致,使全体人民在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形成有效激励机制,使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社会和谐进步和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基础之上,也就使经济发展更加坚实和具有可持续性。

  共享发展理念使通往共同富裕之路更加清晰和坚实。马克思主义一开始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层面来探索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普遍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我国也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起了单一公有制。改革开放以来,基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出发,在改革中逐步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这一改革相对应,对实现共同富裕的路线图进行了完善,由齐头并进,调整为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先富带后富。我国成功地突破了“贫困陷阱”,由低收入国家攀升到中等收入国家,并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创新性地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将引领发展路径、政策、制度更加完善。

   二、推进共享发展要发挥好公有制经济的根基和引领作用  

  推进共享发展必须做强公有制经济,这是着眼于历史发展路径和现实国情的选择。无论是国有经济,还是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合作经济,在实现共享发展上,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有企业不仅向国家提供利税、承担起保障职工收益和就业的社会责任,还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战略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科技难题攻克、民生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可以很好地保障农民的权益,并通过发展集体经济促进成员收入提高和民生改善,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农民合作社通过解决家庭经营所需要的办不起或办了不经济的服务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换言之,发展壮大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夯实了共享发展的根基,也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公有制经济在实现共享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推进共享发展要发挥好公有制经济在引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的作用。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战略重组和结构调整,现今的国有企业主要布局在提供公共服务、发展前瞻性战略产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等领域,其产业规模、资本规模、生产装备、人才、技术研发能力、管理能力等具有较强的优势,国有企业在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骨干和引领作用,不仅引领创新、协调、绿色发展而向产业中高端迈进,而且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体系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社在引导农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总是企图以新自由主义理论引导我国国有经济私有化,实际上是畏惧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做强与之抗衡,为打垮我国国有经济而设的理论陷阱;国内笃信新自由主义者,则以垄断、腐败为由,极力主张私有化,这是无视我国公有制经济改革实践的成功,而提出的与国情不符的结论与政策主张。为此,应当构建基于我国国情的理论体系,积极促进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发展。

  推进共享发展要支持和引导国有资本向民营企业入股,促进国有资本放大功能。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践中,存在重视民营资本向国有企业入股,而忽视国有资本向民营企业入股的现象。这既是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政策的片面理解,也是不符合实践发展需要的。当前,国有企业由于资本雄厚、市场开拓能力强和技术研发力量强,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处于领先和带动作用。在产能过剩而生存困难的情况下,很多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和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需要国有企业作为战略合作者带领其发展,对国有资本入股有较强的内在需求。对此,应抓住历史机遇,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和鼓励国有资本向民营企业参股,将其与国有企业的产业联接,既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又通过产业整合而向高端升级。同时,还可以帮助民营企业度过难关,实现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携手发展。

   三、推进共享发展要完善股权结构,实现民有其股  

  要有效地形成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实现机制,就微观主体而言,应当引导股权结构的完善,在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实现民有其股。

  1.破解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难题。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和确权登记颁证,更好地保障了农民的承包经营权,但仍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延至何时?现行政策、法律还没有对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加以具体时间的界定。二是在开展股权合作时,土地承包经营权如何折股?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育不充分,加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土地日益增值,这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如何折算入股成为难题。鉴此,应当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保障农民权益上不可替代的功能,即利用集体经济组织与成员之间的利益共同体及委托代理关系,增强农民权益保障的话语权,从组织制度上促进农民权益保障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为此,应更加积极地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份合作制改造,使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变成股权,保障其能够充分地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及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

  2.破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社成员有其股难题。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成员之间产权不够清晰的问题,应鼓励和支持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成员的股份合作制改革。针对农民合作社与成员之间较松散的问题,应鼓励成员入股建立起股权联结关系。为此,应在政策和法律两个层面加以引导和支持。无论是政策性发展基金注资,还是财政支持,都可以在实施这些政策时,探索成员配股等多种形式引导其与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构建起产权联结关系。

  3.破解公司制企业员工有其股难题。员工持股改革,关键在于利益关系的调节要得当,否则,会有一系列负面作用。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推进员工持股改革要破解的共同难题是,既通过员工持股改革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又根据责任与贡献大小实行有差别的持股比例,以避免吃“大锅饭”而导致负面激励现象的发生。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要破解国有资产不流失的难题。上市企业要比非上市企业多一个难题,即要处理好员工持股与社会投资者持股权益的关系,避免推进员工持股改革对社会投资者权益的损害。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来源:《红旗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