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历年成果>>理论与对策研究
历年成果

【武力】“中国梦”与我的学术梦

作  者
武力
发表/出版时间
2013年02月28日
学科分类
理论与对策研究
成果类型
论文
发表/出版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报
PDF全文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没有梦想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但是我们一般认为梦想是与青春联系在一起的,50岁就过了做梦的年龄,正如孔子所说“五十而知天命”。而我的研究方向似乎更远离梦想,因为我是研究近现代历史的,基本上是往后看,而不是往前看,因此更关心已经发生的历史,而不是预测和描述未来的景象。但是历史学的魅力恰恰在于研究者可以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假设,将历史与现实和未来联系在一起去分析,去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毁誉得失。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做梦的民族,儒家梦想大同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要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梦想就更多了,从洪秀全提出的太平天国理想到康有为提出的大同世界,再到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国家等。尽管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后到处题写“天下为公”,但是到他病逝时,中国仍然是一个外部受帝国主义列强欺侮,内部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国家。只有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用持之以恒的艰苦奋斗,将社会主义的梦想在中国实现了。前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回想当时,没有几个中国人知道社会主义,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才有极少数先进知识分子知道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然后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那个时候,社会主义似乎是非常遥远的梦想。但是只用了28年的时间,中国共产党就领导人民推翻了貌似强大的“三座大山”,又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建成了今天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收入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非常神奇,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许多美好的梦想都一一实现了,例如“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长江大桥已经建了几十座,又如“高峡出平湖”的三峡水力发电枢纽早已建成。回想当年“大跃进”时期提出的“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也早就实现了。再如,20年前不敢想象的“汽车进入家庭”现在不仅实现,甚至在大城市因堵车不得不受到限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发展,仿佛魔法一样,仅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神奇地呼唤出令世界瞩目称奇的巨大成就。 

  作为一个长期研究新中国历史的学者,我既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也做过农民、当过工人;既为粉碎“四人帮”而欢欣鼓舞过,也为自己1977年能够进入大学校门而庆幸过。我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自己日益感到责任重大,就是怎样才能通过自己的学术研究,向国人和世界讲清楚中国是怎样从一个贫穷落后、任帝国主义列强宰割欺侮的国家变成今天初步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大国的。曾经有学者将中国古代经济和科技发达却没有走上工业化之路称为 “李约瑟之谜”,近来又有人将中国30多年来国民经济持续以年均9.9%的速度发展称为“新李约瑟之谜”。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也宣称:如果谁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经济,将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我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当然不会有此奢望。但是一直觉得准确解释新中国6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及其得失,是自己的责任,不敢懈怠。 

  今年当代中国研究所整体进入院创新工程,为当代所从历史角度研究、解释中国道路、理论和制度提供了新的机制和平台,我参与创新工程并被推荐为其中一个项目的首席研究员,自当竭尽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此外,由于目前正承担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产业结构演变中的大国因素研究”(11BJL015)和“中国发展道路中的价值理念及国际传播研究”(12@ZH009),今年的科研任务很重,如果说今年在学术上有梦想的话,就是在做好创新项目的同时,把上述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做好,从经济史和国史的角度,为阐释和宣传中国发展道路添砖加瓦。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