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历年成果>>国防史研究
历年成果

【张星星】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

作  者
张星星
发表/出版时间
2009年11月20日
学科分类
国防史研究
成果类型
论文
发表/出版情况
《解放军理论学习》2009年第11期
PDF全文
   1949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22年艰苦奋战打出来的。正如新中国成立之际毛泽东所指出:“幸赖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人民援助之下,为保卫祖国的领土主权,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为解除人民的痛苦和争取人民的权利,奋不顾身,英勇作战,得以消灭反动军队,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了在长期革命战争中确立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独具中国特色的国防和军事领导制度,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石。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和根本宗旨,积极推进国防和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忠实履行使命,保障了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和平生活,根本改变了旧中国军阀林立、战乱频仍、国防衰微、列强凌辱的状况。新中国60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是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

  一、党的绝对领导是坚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特别是清王朝覆灭之后,中国军队沦入军阀的掌控之中,成为各派军阀势力争权夺利的工具。从北洋军阀混战、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到国民党反动集团发动反共内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打倒军阀制度,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北伐战争失败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开始了独立创建军队、实行武装斗争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创建和领导的革命军队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逐步确立了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正确规定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一支以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创造了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先进政党直接领导和指挥军队的宝贵经验。“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英勇奋战,愈战愈强,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消灭了国民党反动军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国家的主要武装力量。在军队的职能、任务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坚持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光荣传统,坚持和发展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制度。195312月至19541月召开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把“党委集体领导、首长分工负责的民主集中制”、“政治委员和政治工作制度”概括为人民军队光荣传统的重要内容,要求全军“保持和发扬这些光荣传统”[2]19544月,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明确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保卫祖国、服务于人民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的人民军队”,第一次把“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规定为“党对军队的领导制度”[3]1954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重新成立中央军事委员会,担负整个军事工作的领导,毛泽东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这些重大原则和制度的坚持与发展,为确保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针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摆上更加突出的地位,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首要和根本的问题。1981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选举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1982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决定设立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19836月,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邓小平为国家中央军委主席,保证了党领导军队和国家领导军队的统一。邓小平着眼于坚持人民军队性质,明确要求党要管军队,军队“始终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4]。江泽民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后,为确保军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打得赢、不变质”,把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提到“军魂”的高度,反复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领导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和制度”[5]。胡锦涛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以来,坚持把党的绝对领导作为“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要求全军部队“对这个问题要始终关注、抓住不放,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确保部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地听党的话、跟党走”[6]

  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坚持并不断完善了一整套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主要包括: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军队的一切行动必须听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和调动,任何其他党派、团体、组织和个人不得插手军队;军队各级设立党的委员会,作为各该单位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实行党委(支部)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必须由党的委员会讨论决定,由军政首长分工负责贯彻执行;军队各级设立政治首长,与同级军事主官同为所在部队的首长,在同级党的委员会领导下,对所属部队的各项工作共同负责;军队团以上单位设立政治机关,在上级政治机关、同级部队党的委员会和政治委员领导下,负责所属部队中党的工作,组织进行政治工作。中国共产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绝对领导,既确保了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牢掌握部队,同时也构成了完整、严密、科学的组织领导体系,实现了党的组织与军队建制的紧密结合、党的领导与军事行政的内在统一,成为新中国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政治前提和组织基础。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坚决执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了人民军队的建军方向和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出色履行了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

  二、党的绝对领导是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

  近代中国军队是在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欺辱下,开始探求国防近代化和现代化道路的。从清王朝的北洋海军、北洋新军,到北洋军阀各派势力向不同的帝国主义国家寻求军事帮助,从国民党军队先是向苏联、德国寻求军事援助,到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批接受美式装备和美式训练。但是,近代中国军队在反动统治阶级的驱使下,“外战外行”,“内战内行”,即使是由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所装备和训练的国民党军队,最终也只能充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运输大队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从单一陆军发展成为多军兵种的合成军队,从“小米加步枪”到初步实现机械化并向信息化的目标迈进,从逐步建立门类比较齐全的国防工业体系、实现常规武器装备国产化和制式化到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实现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跨越。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国防领导制度和军事指挥体制具有科学性和优越性,既是确保军事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统一的根本保证,又是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前提。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即提出“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并把“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同“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并称为新中国建设的“两件大事”[7]195312月至19541月召开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正式确立了“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的军事建设总方针和总任务,规划了国防现代化的建设蓝图。19549月,周恩来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国防”的目标[8],形成了“四个现代化”的最早提法。1959年底,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发表谈话,再次强调了“国防现代化”问题[9]1964年底,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历史任务[10]。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新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向着现代化的目标迈出了扎实的步伐。

  在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毛泽东于1955115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听取了关于原子能工业的汇报,为打破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特别是核讹诈,毅然作出了发展原子弹、导弹等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1956年,研制原子弹、导弹的任务正式列入《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在60年代初苏联撤走专家、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于196211月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中央专门委员会,加快了自主研制核武器的步伐。196410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1027日,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6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4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和科技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新中国伟大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邓小平曾深刻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11] 

  邓小平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后,在19819月举行的华北地区军事演习阅兵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更加明确地提出了“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军队建设总目标,要求全军“一定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努力使部队成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12]。新时期军队建设总目标的确立,使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进一步转到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发展道路上来。为适应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根据对时代主题和国际形势的新判断,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果断地作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对军队员额的实施了大幅度精简。同时,人民解放军调整编成结构,改进体制编制,理顺指挥关系,加强质量建设,努力提高在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能力,实行科技强军战略,积极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为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汹涌,中国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面临着新的挑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中央军委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要协调发展”的思想,确立了“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13],逐步加快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胡锦涛继任中央军委主席后,进一步把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联系起来,指出:“统筹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既是强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高度,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实。”[14]与此同时,中央军委作出了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大决策,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定位于“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新的战略目标之上,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的国防现代化道路。

  三、党的绝对领导是确保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的时代要求

  在新中国创立之际,毛泽东即庄严宣告:“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15]回首近代中国,一个曾经长久领人类文明之先的东方大国,国防衰微,国门洞开,先后遭受到世界上几乎所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欺辱,陷入了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日益强大,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履行使命,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保障国家发展利益,维护人民和平生活,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国家安全环境。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政治颠覆、外交孤立和军事威胁政策,并通过武装干涉朝鲜战争,把战火燃烧到中国边境。面对美帝国主义嚣张的侵略气焰和对中国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中共中央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人民和平生活,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密切配合,实施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以劣势装备战胜了优势装备的敌人,终于迫使美国于19537月签订了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美国的战争气焰,充分展示了新中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决心和决不惧怕任何强敌的气概,为创造和维护和平的国家安全环境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确保国家安全,做好应对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中国共产党根据长期领导武装斗争的成功经验和中国的基本国情,制定了新中国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方针。19554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中国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决不先发制人。19563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集中讨论了保卫祖国的战略方针和国防建设问题,正式确立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实行积极防御,就是在战略上坚持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这一战略方针符合新中国立足和平发展、捍卫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的国家利益,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亲仁善邻”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国防问题上的必然要求。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把和平时期遏制战争的努力与打赢自卫战争的准备统一起来,把战争时期战略上的防御与战役战斗上的攻势行动结合起来,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正是基于这一战略方针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新中国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方针的具体内容虽历经调整、变化、发展,但始终坚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的基本原则。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根据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和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新判断,以邓小平为主席的中央军委于19856月召开扩大会议,作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要决策,即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真正转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上来,同时,确立了由准备应付全面战争转变为应付和打赢局部战争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与军事战略方针的转变,适应了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国家经济建设的要求,对新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19931月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以江泽民为主席的中央军委针对1991年海湾战争所表现出的新特点,决定把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从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变为打赢一场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16],对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作出了重要发展。在新世纪新阶段,为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面临的新挑战,中央军委又在200212月召开的扩大会议上,对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作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作出了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决策。江泽民在会议讲话中指出:“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快我军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全面提高我军的威慑和实战能力,为国家的安全、统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17]胡锦涛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后也强调指出,要“紧紧围绕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提高我军信息化建设水平,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增强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18]根据中央军委的决策和部署,人民解放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努力实现机械化与信息化的复合式、跨越式发展,加快了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

  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确立和发展,着眼于积极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和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发展的时代要求,不断在新的战略高度上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正确规定了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准备的目标和任务,强有力地牵引和推动了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有效地提升了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利益的军事战略能力。要维护新世纪新阶段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绝对领导。

  四、党的绝对领导是维护党的利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高度统一

  军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如何处理军队与国家、军队与社会、军队人民的关系,是体现一支军队性质、决定军队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绝对领导,决不是为了一党的私利,而是维护党的利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和领导人民军队建设过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同时正确规定了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军民一致、军政一致等政治工作原则,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活动,反对和克服军阀主义倾向,建设了一支“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的新型人民军队,确保人民军队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成为党的利益、社会主义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国家的主要武装力量,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捍卫人民民主专政、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和平生活的坚强柱石。在保卫祖国领土、捍卫国家安全的斗争中,人民解放军用热血书写忠诚,舍生忘死,保家卫国,斩断了一双双伸向祖国领土的罪恶魔爪,取得了一次次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当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自然灾害威胁时,人民解放军将士用无畏书写忠诚,无论是地动山摇,还是山火蔓延,无论是洪水肆虐,还是冰雪无情,哪里有灾害,哪里就有人民解放军,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大局,人民解放军用服从书写忠诚,1950年到1956年,先后有500多万经历战火考验的解放军官兵,服从国家建设的需要,集体转业或退伍,其中有30多个建制师60多万人,开进天山南北的戈壁滩和沉睡千年的北大荒,垦荒生产,屯垦戍边。人民解放军模范地实践了毛泽东的教导:“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武装部队必须永远置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永远保持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19]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立足时代发展的基础上,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作出了科学概括,指出:“这个性质是,党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人民的军队。这与世界各国的军队不同。”[20]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党的军队、国家的军队、人民的军队,三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集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体现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国家利益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人民解放军坚决贯彻“军队要在大局下行动”、“要忍耐几年”的指示,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大幅度裁减军队员额,大幅度消减军费开支,为支持和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江泽民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后,从确保人民军队打得赢、不变质的时代高度,进一步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深刻揭示了人民解放军作为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军队的本质所在。1998年,全军部队坚决贯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和武警部队不再从事经商活动的决策,将2937个经营性企业雷厉风行地全部交给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充分展现了人民军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优良传统。胡锦涛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以来,把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作为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要求人民解放军始终坚持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忠实履行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即:为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是从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的战略高度对军队职能的科学定位,使军队的历史使命与党的历史任务、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高度统一起来,明确了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宗旨的新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实践,确保了“不管如何更新换代,我们这个军队永远是党领导下的军队,永远是国家的捍卫者,永远是社会主义的捍卫者,永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是最可爱的人!”[21] 

  新中国60年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为伟大祖国的建设与发展赢得了和平环境,保障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和平生活。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既关系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方向,也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关系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应当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认清国内外敌对势力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论调的实质和目的,始终不渝地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绝对领导。

  (载于《解放军理论学习》2009年第11期) 


  [1]《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556页。 

  [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10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4页。 

  [5]《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2页。 

  [6]《人民日报》,2004921日;《解放军报》,2005415日。 

  [7]《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103页。 

  [8]《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2页。 

  [9]《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6页。 

  [10]《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39页。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9页。 

  [1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5页。 

  [13]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第273页;《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1页。 

  [14]《人民日报》,2005314日。 

  [15]《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5页。 

  [16]《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5页。 

  [17]《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83页。 

  [18]《人民日报》,2005314日。 

  [19]《人民日报》1964714日。 

  [2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4页。 

  [2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