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历年成果>>国防史研究
历年成果

【张星星】铸造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 扬眉吐气强起来——国防建设篇

作  者
张星星
发表/出版时间
2009年04月01日
学科分类
国防史研究
成果类型
论文
发表/出版情况
PDF全文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60年前,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时即庄严宣告:“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回首近代中国,一个曾经长久领人类文明之先的东方大国,先后遭受到世界上几乎所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欺辱。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日益强大,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履行使命,为捍卫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维护人民和平生活,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新中国成立之初,即根据中国共产党长期领导武装斗争的经验,制定了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方针。实行积极防御,就是在战略上坚持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对外政策和历史文化传统在国防问题上的必然要求。60年来,中国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方针历经调整,但始终坚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的基本原则。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一支新型人民军队,为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的创建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新中国武装力量的主体。为保证人民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主要包括: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军队各级建立党的委员会,实行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军队各级设立政治主官,与同级军事主官同为所在部队首长;军队团以上单位设立政治机关,负责所属部队中党的工作。6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坚持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集中统一的指挥,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是捍卫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后,及时确立了“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的军事建设总方针和总任务,按照毛泽东“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海军”的要求,迅速实现了由单一陆军向多军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建立起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和统一的训练。进入新时期后,邓小平重新确立了“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总目标,使军队建设进一步转到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发展道路上来,武器装备不断更新,训练水平迅速提高,大大加快了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进程。 

  新时期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行了重大的战略性转变,即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真正转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上来,探索和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85年、1997年和2003年,先后三次进行大规模裁军,使军队总员额从660余万人精简至230万人,裁军幅度达到65%。伴随着军队员额的大幅精简,人民解放军努力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坚持质量建军、科技强军,优化诸军兵种比例结构,改进部队体制编制,理顺军事指挥关系,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有效地提高了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能力。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央军委根据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和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作出了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决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以信息化为发展方向的新阶段。全军部队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推动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复合型、跨越式发展,积极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努力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国将在2010年前为机械化和信息化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基本实现机械化并使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 

  武器装备现代化是军队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基本满足了人民解放军从单一陆军向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发展的需要。在尖端技术方面,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核武器及空间技术的国家。新时期以来,在坚持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的基础上,确立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使国防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相适应,将国防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新中国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和全民自卫原则,开辟了一条依靠全国人民建设人民国防的道路。为充分发挥全民国防和人民战争的优势,我国实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大力加强预备役部队、民兵等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国家重视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将国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全民教育轨道,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健全和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兵于民的方针,提高动员能力,增强动员潜力,拓宽动员领域和范围,推动国防动员建设不断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以形成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保持人民军队性质的重要基础。军民一致、军政一致,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成为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鲜明特色。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积极参加国家的各项重大建设事业,支援农田水利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每当洪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肆虐之时,人民子弟兵奋勇担当起抢险救灾、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突击力量;军队官兵积极做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努力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全社会的前列,赢得了“最可爱的人”的崇高荣誉。 

  人民解放军积极贯彻国家对外政策,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对外军事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努力营造互信协作的军事安全环境。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建立军事关系,在109个国家设立武官处,有98个国家在中国设立武官处。军事外交已成功地向军事科研、学术交流、科技合作、多边或双边联合演习等多种专业领域延伸,不断拓展交流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格局。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支持并积极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人民解放军自1990年以来共参加18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中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诞生之际,即建立了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后相继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和公安军。19826月,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19834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在北京成立。武警部队主要担负国家赋予的安全保卫任务,受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由内卫部队和黄金、森林、水电、交通等警种部队组成,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列入武警序列。武警部队每天有26万余人在各个重要岗位轮流执勤,积极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应对和处置公共突发事件,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建立了卓越功勋。 

  新中国60年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为伟大祖国的建设与发展赢得了60年和平环境,献给了全国各族人民60年的和平生活。在新的征程上,人民军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进一步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