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木】在青海省调研地方志工作时的讲话
- 作 者
- 朱佳木
- 发表/出版时间
- 2010年08月26日
- 学科分类
- 地方史研究
- 成果类型
- 发表/出版情况
- PDF全文
自从新编地方志工作开展以来,全国从省到市到县三级都设置了专门的修志机构。中央一级由于还没有修全国一统志的任务,因此,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只负责联系、协调、指导全国的地方志工作。这个小组的现任组长是全国政协副主席、社科院院长陈奎元,我的主要工作在当代中国研究所,同时协助陈奎元同志分管中指组日常工作。这些年来,我一般是利用出差开会的机会,到各地看望、慰问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同志,同时作些调查研究,凡能解决的问题就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带回去研究。我所走的省志办、市志办、县志办,到现在大概已有八九十个左右了,但一直没有机会来青海。刘德然同志曾邀请过我多次,我也非常希望能来。刚好,这次参加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忠兴同志带队的政协考察团,来青海考察西部大开发十年来的情况。昨天下午,强卫书记、骆惠宁省长、白玛主席跟我们进行了座谈,使我初步了解了青海的一些情况。青海条件非常艰苦,经济欠发达,但你们能用相当于平原地区80—60%的氧气,干出100%的工作,实在不容易。借此机会,我首先代表陈奎元同志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向青海地方志办公室的全体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省方志工作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刚才,省人大常委会刘春耀副主任、省政府晁海军副秘书长、省志办刘德然副主任详细介绍了青海地方志工作的情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感觉,青海地方志工作可以用以下四句话概括:
一是领导重视。青海省地方志工作历来都是由省长总负责、常务副省长具体分管。第一轮修志任务除玉树州的6个县外,基本上都完成了。二轮修志于2002年开始试点,2006年全面启动,现在已全面铺开,全省为此还召开了两次会议。目前,方志馆也已得到立项。这一切都体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地方志工作的大力支持。
二是干劲十足。在第一次全国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的评选中,共有10人当选全国先进工作者,其中就有你们省的华贡杰同志。虽然他只是一个人,但却能反映出你们全省方志队伍的整体面貌。我过去曾说过,珠穆朗玛峰只能出在青藏高原,而不会出在华北平原,因为先要有高原,然后才会有高峰。就拿你们省志办来说,我看了你们的花名册,17个在编人员中,青海省籍以外的就占了13人。就是说,多数人是外地的。对他们来说,要适应高海拔气候更不容易。另外,还有东乡、藏族等少数民族同志。其中党员有15位,占省志办人员的90%多。可见,你们这支队伍是一支政治强、能吃苦、重团结的队伍。我想,全省大部分州、地、市的修志队伍,与你们的情况也不会差多少。
三是成绩突出。在首轮修志中,青海省志共计出了86部,这对于一个人口只有500多万,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省份来说,是难能可贵的。现在,二轮修志已经推开,30多部省志已经启动。省志办还编辑出版了青海省年鉴,并要求各地级市每年也要有年鉴。在用志方面,你们也想了很多办法,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
四是前途光明。青海虽然是一个欠发达地区,但现在赶上了一个好时候。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在筹划第二个10年,许多重要的指导思想、政策、项目,将体现在即将出台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大家都承认,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最快、老百姓取得实惠最多的10年。当然,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西部虽然发展很快,但和内地的差距还在拉大,这说明西部要有更快的发展速度才行。从某种意义上说,东部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西部贡献基础之上的,因此,今后10年,无论中央各部门还是东部各省份,都会加大对西部开发支持的力度。此外,西部自己也在积极行动,你们的白玛主席就在积极推动青甘宁黄河上游经济带的建立。全国发展要有梯次,西部开发也要有梯次。一些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先行一步。黄河上游经济带包括西宁、兰州、中卫、银川,这条线无论工业基础、人才状况、自然条件都比较好。地方志工作离不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发展得快,地方志工作也会发展得快。青海欠发达是历史形成的,但此刻遇上了一个好时候。在这种大背景下,青海地方志工作的前途一定会越来越光明。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深刻认识做好青海省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意义
地方志是地情书,地方志工作的实质是地情调研工作、编写工作、宣传工作。因此,地方志工作者更要了解地情、熟悉地情,更要认清青海在全国的定位。我对青海情况了解得很少,但我想,青海在全国的地位起码有以下几条:
1、青海省是中华民族的两条母亲河---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是全国的水塔。黄河一年泾流量为580多亿立方,其中250亿立方用于各省分配,100亿立方用于支援北京、天津,还有200多亿立方用于冲沙。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从人民生活的角度看,我们都离不开黄河、长江。另外,澜沧江、黑河等河流也是从青海发源的。所以,青海对全国人民的贡献无与伦比。
2、青海省是全国众多资源的供应地。青海除了蕴藏丰富的水能外,还有丰富的湖盐、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等资源。在100多种矿产中,有53种储量位列全国前10位,其中11种处于榜首。
3、青海省是全国民族与宗教和睦相处的示范地。青海有多种宗教、数十个少数民族,但一直能比较和谐地相处。如始建于北魏时期的西宁北禅寺,过去是佛教寺院,现在是道教庙宇,而且供奉孔子像。撒拉族是从中亚地区迁徙而来的,与这里的藏族、回族、汉族关系很好。这种各宗教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对全国其他地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4、青海省是西部边疆社会稳定的支撑地。青海与西藏、新疆两个自治区都有很长的边界线,处于反对“藏独”、“疆独”分裂势力的前沿,对于稳定这两个地区的局势,具有重要的战略缓冲作用。
作为青海的地方志工作者,要做好工作,首先要认识青海在全国所处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认清青海地方志工作的意义,更加坚定做好地方志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二、要不断推动《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落实
《地方志工作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地方志工作的法规。中国地方志工作历史悠久,是我们独有的文化传统,但像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么重视地方志工作,从省到市到县三级都设机构、定人员、给经费,在历史上还没有过。自从有了《条例》,使新编地方志工作又从制度化进一步迈入了法制化阶段。这对地方志工作是一件天大的事,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大力宣传《条例》,让《条例》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明白地方志工作的意义。地方志工作是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级政府、领导服务的,一定要按《条例》的规定,把工作机构健全起来。现在个别省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与其他部门合并,我认为这对于全省地方志工作是不利的。青海不仅省级方志办独立设置,而且州、地、市方志办基本上也是独立的,这种做法很好。县级方志办根据各地情况,可以独立也可以不独立,但无论独立与否,一定要有牌子、有任务、有专职人员。地方志每隔20年一修已经成为法律了,要使它落实,就要有组织保证。据说青海省也要就地方志工作立法,而且存在两种方案,一是由省人大立法,二是由政府制定法规。我考虑,如果立法,还是由政府制定法规比较好。因为国务院已出台《地方志工作条例》,省上也搞政府法规,搞《条例》的实施细则,效果会更好一些。除《条例》以外,对中指组出台的一些指导性文件,如《志书质量规定》、《二轮修志若干意见》等,也要积极落实。
三、要努力做好地方志的各项工作
对于各级方志办来说,不仅自己要编写志书,而且要组织有关部门编写志书。特别是省方志办,还有组织指导各市、地、州地方志工作部门和省委、省政府各部门修志的任务。另外,《条例》把综合年鉴工作也归入了地方志工作范畴。今后每20年要有志书,每年要有年鉴。年鉴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小志”,有了每年的年鉴做基础,将来志书就好修多了。除此之外,还要做好人员培训工作。青海的培训工作除了自己做,也可以由东部沿海省份帮助做。对西部省份的干部进行免费培训,这也是沿海发达地区,如广东、江苏、浙江对西部地区的支援的一种形式。你们反映说,有些地方确实很难找到合适的修志人员。对这个问题,我建议采取在全省范围组织一支修志专业队伍的办法来解决,由省志办从各地抽人,统一调度,跨地区、跨市县使用,专门负责为有实际困难的地区修志。过去的旧志就不都是由本县人写的,有的是由外地人甚至外省人写的。比如,浙江的章学诚就写过河北的县志。采用这个办法,当地要负责为修志专业队伍提供经费和资料,让他们承包志书撰写。有的地区如果修志能力较强,在完成本地区志书任务的前提下,也可以组织一部分人去承包其他地方的志书撰写。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同样应当解放思想,打破框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要做好地方志工作,最重要的是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志书虽然不是畅销书,但它却是其他许多书,包括史书的重要基础。在现有的各种资料书中,没有任何一种能和地方志的全面性、翔实性、可靠性相比。志书中的材料弄错了,其他引用它的书也会跟着错。正因为这样,志书的质量特别重要。我昨天去塔尔寺参观,发现很多导游词都是从志书中来的。所以,一定要重视志书的质量,要像写大百科全书或词典的条目那样去写志书,要精益求精,字斟句酌。
保证志书质量,包括遵守中指组的统一规定。地方志工作是政府行为,用老话说叫官修。既然如此,该统一的必须统一。比如志书名称,过去比较乱,有的叫“通志”、有的叫“志”。这轮修志,中指组明确规定,今后一律叫“××志”,不要再叫“××通志”。再如志书的上下限,首轮修志比较乱可以理解,因为那时要从各地有人类活动开始记述,上限不可能统一;另外,修志结束时间有早有晚,有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有到90年代中期,下限也难以统一。但二轮修志的情况不同了。《条例》规定,地方志每20年一修,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是,每轮修志的内容应为20年,否则你修30年,下一轮修志就只有10年可修。此外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每轮修志应当间隔20年,如果你一下子修了30年的内容,下一轮修志势必与你要修的内容之间只隔10年。历史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才看得清楚。志书的特点是述而不论,因此修志比修史可以与历史间隔时间短一点,但也要有所间隔,否则连材料都收集不全。具体到二轮志书,上限应当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候,也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开始;而下限应当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也就是我国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的时候。至于二轮修志,启动时间一般在本世纪初,结束时间就应当在2020年前后。现在有的省,二轮志书的下限到了2009年,估计有的还会到2010年、2011年。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比如有的领导希望把当前的工作也写进去等等。但这样一来,全国修志工作的步伐就乱了,指导就会发生困难。所以,从二轮修志开始,志书的上下限应当统一。
四、要积极开辟地方志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新途径、新手段
你们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而且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不过,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可做,还有很大的工作空间。比如,西宁胜利宾馆接待的大多是中央及中央各部委和各省的领导,但房间书架上放的书都是一些小说或通俗读物。我看,你们完全可以把省志送到那里摆放,这不仅便于领导随时查找有关青海的各种省情资料,而且也是展示青海文化建设成果的机会。再如,可以编简志,在报纸上搞专栏,在电视上搞专题片等等。不过,现在最有效的用志方法是建方志网和建方志馆,这是自从电脑、网络普及和《条例》颁布以后出现的新形势。
你们省的方志馆已经立项,因此,我在这里专门讲讲方志馆的问题。我认为,对方志馆应该重新定位,就是说,不要把它建成方志界自己的专业展览馆,而应该把它建成地情馆。既然方志书是地情书,那么,方志馆就应当是地情馆。这样定位不仅可以扩大受众面,增强它的社会效益,并且容易获得各级领导和社会的支持。我们现在有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城市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科技馆,却没有一个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横向介绍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物产、地理、气候等综合情况的博物馆,而方志馆恰恰可以填补这个空白,承担这个任务。它要借助于实物、展板、模型、沙盘,宣传省情、地情,起到进行地情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热爱家乡教育的作用。由于地方志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全世界只有中国有方志馆,因此,它应当建在一个比较显眼的地方,设计上突出民族特色,使它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成为城市的亮点和文化符号。
最后,希望大家能再接再厉,把青海地方志工作做得更好,为青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祝刘春耀主任、晁海军秘书长、省志办的领导和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扎西德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