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木】在《方志百科全书》编委会成立
- 作 者
- 朱佳木
- 发表/出版时间
- 2010年09月15日
- 学科分类
- 地方史研究
- 成果类型
- 发表/出版情况
- 《中国地方志》2010年第10期
- PDF全文
同志们:
经过精心组织和筹备,《方志百科全书》编委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今天召开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成立《方志百科全书》编委会,聘请全书的主编和副主编,讨论全书的总体设计、编纂原则、设条标准,确定编纂工作的组织规程和具体安排。刚才,田嘉同志宣读了编委会成员和主编、副主编,以及编辑室成员名单。我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对大家给予《方志百科全书》编纂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纂《方志百科全书》的动议早在2005年就提出来了。2008年11月,我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把编纂《方志百科全书》列入“深化方志理论研究,促进方志学科建设”的具体内容,正式提出:“今后五年,指导小组将启动《地方志百科全书》的编纂工程,通过这一工程,组织方志学的理论队伍,促进方志学理论的系统化、规范化。”2009年3月,我又在全国省级方志工作机构主任会议上的讲话中,将编纂《方志百科全书》列为中指组办公室今后五年内必须完成的十大任务之一。随后,中指组办公室将编纂《方志百科全书》作为专项课题,向财政部申请立了项;并按照指导小组的指示精神,组建了编委会及其领导下的编辑室,确定了主编、副主编,草拟了撰稿人员名单,又请段柄仁和王樵裕同志主持起草了《方志百科全书》的总体设计、设计原则、人物独立设条标准、分类目录等文件。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方志百科全书》编纂提供了必要条件,奠定了扎实基础。我们这个会,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召开的。
下面,我就编纂《方志百科全书》的问题谈三点意见:
一、编纂《方志百科全书》是进一步推进地方志事业的需要
百科全书是概要记述人类一切知识门类或某一知识门类的工具书,主要用于供人们查检必要的知识和事实资料。它采用条目体编纂,一般由各知识门类的专家撰写条目,具有完备性、准确性、客观性、规范性的特点。编纂大百科全书或专业百科全书,有利于扩大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学科理论的梳理,增强专家学者的沟通。现代百科全书事业,由18世纪中叶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和他所邀请撰稿的许多杰出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所开创。《中国大百科全书》由20世纪80年代开始编纂,现已出第二版,并出版了大量专业和地方百科全书,对繁荣和发展中国的文化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一部关于方志学的百科全书。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优秀文化传统,如果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史或地理书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即使从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地方志书算起,也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新中国成立前的旧志有8000多种、10余万卷,约占现存全部古籍的十分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编修地方志被列入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部分省市县还开展了新编地方志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编地方志受到党和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不仅普遍开展了首轮修志,而且在省市县三级均设立了专门的修志机构。至今,全国共出版三级志书6000余部,还编纂出版了大量部门志、行业志、山水名胜古迹志、特色志和乡镇村志,以及地情资料书和地情教材。这些成果蔚为大观,不仅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传承文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看过志书的人并不多,了解地方志本身知识的人更少。这就需要我们从事地方志工作的人通过多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做好地方志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工作。而在所有传播、普及的形式和手段中,百科全书是最具现代性和权威性、最适合读者需要、社会影响最大的一种。正因为如此,当前很有必要着手编纂一本《方志百科全书》。
中国地方志在编纂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大量志书,而且涌现了许许多多对方志学和方志编纂有着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的学者,积累了不胜枚举的理论著述。据统计,近些年来,方志专家学者和各级方志工作机构撰写出版的关于方志的理论著作、教材、论文集、志书评论集已达700多部;在《中国地方志》和省市县各级地方志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总数也在10万篇以上。不过,这些研究大多侧重于对实践经验的归纳和总结,理论上的深入和升华不够,以至于方志学至今未能形成公认为系统、完整、规范的理论体系,甚至连一些基本的概念,如什么是方志、什么是方志学等等,在方志学界内部的认识都不够统一。这种状况与我国上千年的修志历史很不相称,也难以适应《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后出现的新形势。我在第四次全国工作会议的报告中讲:“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地方志工作要使自身水平不断提高,并在学术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强学术研究,不断把地方志工作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现在,地方志编纂中有许多难题需要从理论上给予回答,有许多已经确定的原则、规范,需要从理论上加以阐释。这一切都呼唤方志学的尽快成长。”而编纂《方志百科全书》,正是促进方志学尽快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编纂方志学教科书的必要前提。这是因为,百科全书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每个条目都要由该领域的权威学者来撰写,每个条目的释文都必须是准确的、标准的,引用的事实和数据也应当是可靠的、具有典型意义和经得起检验的。所以,编纂《方志百科全书》有助方志学概念的规范化和方志学理论的系统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形成一支由2万多专职人员和8万多兼职人员组成的修志队伍。但其中从事方志理论研究的人不多,有造诣的方志理论工作者更少。由于他们分散在方志工作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平时也很少能有机会在一起交流学术、探讨问题。而百科全书的编纂需要尽可能把各知识门类或某个特定知识门类的知名专家学者邀集在一起,使他们能够就条目撰写中的问题随时交换意见。当年狄德罗在主持第一部百科全书的编纂时,就把著名的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爱尔维修等人团结在了百科全书的旗帜之下。他们自称“百科全书派”,为反对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促成法国大革命起了重要作用。因此,编纂《方志百科全书》可以为方志学界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聚会交流的好机会,并为在全国范围组织方志学理论队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启动《方志百科全书》编纂工程已具备充分条件
编纂《方志百科全书》的必要性很充分,那么,现在编纂的条件是否具备呢?也就是说,是否具有现实可能性呢?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仅是存在的,而且同样是很充分的。
首先,我们的前人已有两千年的修志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修志经验和对方志学研究的成果。自新编地方志工作开展以来,我们自己也进行了30年的修志实践,积累了自己的经验。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旧志整理工作和广泛的方志理论研究。尽管这种研究从总体说还不够深入系统,但毕竟产生了一批在学术上有独到见解的方志学专家学者,形成了许多有相当深度的方志学理论著述。所有这一切,都为编纂《方志百科全书》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再次,为了编纂《方志百科全书》,我们组织了一个由地方志工作领导干部和方志学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的编委会,初步拟定了一个几乎囊括当今分散于各地各部门的方志学领域顶尖学者的名单,又组织了一个由中指组办公室干部、百科全书专家、方志出版社编辑共同组成的三结合的编辑室。尤其值得庆幸的是,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段柄仁同志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老编辑王樵裕同志,分别担任这部书的主编和副主编之一。段柄仁同志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不仅长期主持北京市地方志工作,担任《北京市志》的主编,而且担任过两版《北京百科全书》编委会常务副主任;不仅有丰富的地方志工作和地方百科全书编纂工作的领导经验,而且在地方志和百科全书的编纂理论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出版过这方面的论文集。王樵裕同志曾经担任过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社长助理,是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等书的责任编辑,主持过多本北京等地方百科全书的编辑部工作,有着策划和编辑百科全书的丰富经验。为了启动《方志百科全书》,中指组办公室与段柄仁、王樵裕等同志经过反复磋商,起草了全书的总体设计、设计原则、人物独立设条标准和条目分类目录、汉语拼音目录等可供讨论的框架性文件。所有这一切,都为编纂《方志百科全书》提供了组织上的必要条件。
再次,为了编纂《方志百科全书》,中指组办公室争取到了一笔专项经费,这为全书编纂工程的启动和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
正是基于以上三点,我认为现在着手编纂《方志百科全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已具备了充分条件,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启动。
三、编纂《方志百科全书》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
我们要编纂的这本《方志百科全书》,不是处在改革开放初期、新编地方志工作刚刚开始起步的时候,而是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全国首轮修志已经结束、二轮修志正在全面展开,而且《地方志工作条例》已经颁布四年,全国第四次工作会议也已开过近两年的时候;不是某个地方、某个单位、某个个人的行为,而是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负责组织、全国方志系统参与的正规化和较大规模的文化工程。因此,它应当代表我国方志界在方志学理论方面目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应当而且必须具有较高的学术性、科学性、权威性。为此,我认为在编纂这本全书时,起码有以下几点是必须做到的。
第一,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地方志在一级学科的归属上究竟属于哪门学科,虽然在方志界还有不同意见,但多数人主张它属于历史学。因此,志书尽管有着述而不论的特点,但不等于没有观点,不受某种理论的指导和意识形态的支配。新编地方志工作是由我们党领导的政府行为,必须以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同样,编纂全面反映地方志历史和方志学知识的《方志百科全书》,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这既是全书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要求,也是全书具有较高学术性、科学性和权威性的重要保证。
第二,必须全面、客观、准确、规范地反映方志学的全部知识和方志学界的最新认识。《方志百科全书》是概要记述从古至今方志编修与方志学知识的工具书,每个条目都应尽可能选择该条目所涉领域中最为适合的专家学者撰写释文。但必须指出的是,写百科全书的释文与写文章、写论文又是不一样的,与写辞典的条目也不完全相同。它既要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准确性,又要体现百科全书的权威性、客观性,还要具备语言文字的规范性、精练性。尤其在遇到与撰稿人有某种关联的问题或学术界有不同见解的问题时,撰稿人一定要摆脱个人意见的束缚,客观公正地评价相关问题,全面介绍各种有价值的不同意见。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编委会、撰稿人队伍和编辑室的同志,都要切实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力求把《方志百科全书》的编纂过程,当成相互学习、平等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过程。这既是学术工作者应有的风范,也是全书具有较高学术性、科学性、权威性的重要保证。
第三,必须从内容到形式都按照精品的要求打造。百科全书在各个国家都被当作知识的荟萃、书籍的代表,被称为“工具书之王”、“没有围墙的大学”。因此,它往往被当成知识界、出版界的标志性图书对待,汇聚该知识领域的一流人才参与撰写,用最科学、最适合读者检索的方法编辑,用最华贵的纸张、最精美的图片、最先进的印刷、最典雅的装帧出版。《方志百科全书》作为方志界的第一部百科全书,作为世界各国百科全书种类中独一无二的品种,理应在质量上的要求更高一些,使它不仅成为传播方志知识最为全面、准确、权威的工具书,而且成为方志界对外宣传的礼品书。
同志们,方志界期待已久的《方志百科全书》编纂工程就要在我们手中启动了。它是贯彻落实全国第四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具体行动,是对方志学界学术水平的一次集中检验,是组织方志学理论队伍的有效途径,是构建现代方志学学科体系、编写《方志学教科书》的重要阶梯,是全国方志界共同的大事。编委会、编辑室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对待这项工作,各省、市、自治区和有关部门的方志工作机构也要积极支持这项工作。我们要齐心协力把这部书编好,不辜负方志界的期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