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本期推荐
本期推荐

1994.1.jpg

2000.6.jpg

2001.1.jpg

QQ截图20161215151057.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期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作  者
发表/出版时间
学科分类
成果类型
发表/出版情况
2012 第四期
PDF全文

      

  7月16~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与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在当代中国研究所联合举办第三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级研修班。来自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分高等院校的国史、党史和地方志学术骨干以及当代中国研究所2009年以来新入所同志近130人参加了本期研修班。

  本期研修班是为了提高国史、党史和地方志工作者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学术创新能力,促进、加强史志编研与教学工作的信息交流,进一步推动国史研究、宣传、教育事业的发展繁荣,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出积极贡献而举办的。研修班共安排了8场专题讲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国史学会副会长李捷,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朱佳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国史学会顾问沙健孙,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国史学会副会长张启华,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与战略研究部副部长曲爱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董志凯,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宫力,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国史学会秘书长张星星,分别就“关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关于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准确把握国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国史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现代化建设历史的回顾与思考”、“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新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近年来国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探析”等专题进行了讲授。研修班期间,学员们还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应当怎样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如何认识国史研究与地方志编纂的关系” 等问题分组进行了讨论。

  李捷在讲课中就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主题和主线、基本特点和重大决策、发展阶段和基本历程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讲解。关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主题和主线问题,李捷指出: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历史转折为起点,是新中国历史发展的继续。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转变,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前两个转变,是在毛泽东领导下,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来实现的,后一个转变,则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伟大创举。把这前后三次转变联系起来,可以看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发展,是以新中国成立以后的30年发展及其成就为基础、为起点的,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继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并且锐意创新发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就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主题和主线。李捷系统梳理和概括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转折到平息1989年政治风波、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世纪之交顺利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从党的十六大召开到现在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深刻分析了新时期的重大决策和转型发展的关键问题。

  李捷指出,历史研究一定要树立完整的大历史观。作为严肃的历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一定要有非常严谨的治学精神。任何思想,一方面要放到历史和实践的大背景下加以审视,另一方面要放在思想发展史的链条上去加以审视。研究问题一定要达到思想的深刻性,只有加强了思想的深刻性,才能更加完整地、准确地把握历史脉络,得出完整的、深刻的研究结论。

  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张星星、武力、王灵桂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田嘉、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李富强、副主任邱新立等,分别主持了开班式、结业式和各次讲座。

  本期研修班的课程安排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认为这是一次专家水平高、课程设置好,真正体现高层次、高水平的研修班,使大家进一步提高了坚持国史研究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方向,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自觉性。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期研修班组织周密,安排合理,服务周到,使大家不仅对国史研究中许多重大问题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增进了各地国史研究工作者之间以及史志工作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奠定了基础。学员们表示,希望研修班能够长期办、年年办,为地方志和基层史志工作者提供一个“充电”和交流的平台。

  《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教育报》和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对本期研修班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