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本期推荐
本期推荐

1994.1.jpg

2000.6.jpg

2001.1.jpg

QQ截图20161215151057.png

【刘国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学习贯彻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笔谈

作  者
刘国新
发表/出版时间
学科分类
成果类型
发表/出版情况
2011年第四期
PDF全文

  胡锦涛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坚定理想信念。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培养,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当前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趋势更加明显,各种社会思潮日趋活跃,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社会意识多元多样,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社会思想形成和传播渠道更加复杂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增强党的创新理论的说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力,都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从理论上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具有针对性、战略性、前瞻性的深入研究,更好地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提供政策建议、理论依据、解疑释惑和咨询服务;我们应该深入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鲜活经验,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新的思想观点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新贡献;我们应该在坚持过去的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的同时,积极探索理论工作新的思路、办法和途径,不断深化对理论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不断扩大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研究分析方法,以先进的思想理论占领互联网、手机等新阵地,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胡锦涛指出:“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要更好地承担起文化和理论工作的神圣使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在加强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深入研究阐释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突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研究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特征和规律,研究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实践要求,研究探索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和生产的引导的有效途径,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SITESERVER_PAGE]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还要高度关注有影响的社会思潮,着力回答深层次的思想理论问题,引导人们辨明理论是非、划清重大界限,深刻认识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理论工作者要说的与广大人民想听的结合起来,把深刻的道理与活泼的形式结合起来,把逻辑的说服力与情感的表现力结合起来,增强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特别要结合我们的专业,积极开展党史国史理论宣传,适应网络传播特点,不断丰富党史国史的内容和形式,有效引导网上舆论热点,掌握网上思想理论的话语权和宣传教育的主动权。 

    

  文化发展的根基在理论积累和理论创新。当前,我们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的创新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对世界的历史性贡献。新的实践为党史国史理论工作开辟了新的广阔天地、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呼唤着也推动着理论的重大创新和重大发展,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与其他任何国家相比,当代中国都更有条件、更有可能不断产生新的理论创造。在这方面,党史国史研究者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胡锦涛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断完善。这一过程必将为理论创新开辟广阔前景。”我们要按照这个要求,进一步担负起在伟大实践基础上推进伟大理论创新的历史责任。不断丰富我国包括党史国史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努力形成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